第161章 第一百六十一章 粮行...[第2页/共2页]
固然桃渚所很能够用不上了,但他这是在为台州新军做筹办。
“没错。”陈亭道:“这类有个好处,就是省去了制作和保护粮仓的开支,让处所百姓和中小地主替本身屯粮,只要两边说定,由粮行每旬或者每月派人下去收粮便可。
因为参与此中的人,都是在全部直浙福广影响甚深的、根深蒂固的大贩子。
发财的机遇送给别人,当然不如留给本身。
梁叛喜好这类合作方,情愿透露题目,必然好过冒死袒护题目的。
“当然也有坏处,就是收粮的代价会跟着时价而涨,比方到了夏末秋初青黄不接的时候,市道上粮食卖得贵,收粮的本钱也会贵起来。这一点不如本身屯粮来得应变矫捷。”
但是……
因为统统人都晓得囤积居奇的事理,只要手里有粮食,底子不愁脱手,也就不消依靠粮行来替他们发卖。
并且早已构成了一股相称大的权势,乃至能够说与直浙福广全部的经济好处息息相干。
梁叛点点头,南京漕帮就是这类,不但本身有地步,并且每年还能从漕粮当中扣一点下来。
当然了,眼下并不是个会商订价权的合适机会,现在要处理的,是陈亭的南北商行需求面对的题目。
“那么……”梁叛饶有兴趣隧道:“你能不能说说,你和四海商行到底是如何回事?如果我没猜错的话,客岁的这个时候,你还是四海商行的大店主?”
说到这里,陈亭说不下去了,眼圈儿红红的。
贩子私运早已势大难禁,也没人敢禁了。
梁叛道:“那第三种就是本身没有粮仓,但是能够定时从处所百姓家里收粮?”
冯二在三庙门内的粮仓里,多得是数不过来的粮食,不但供他本身的粮油店发卖,还供应城内其他的粮行。
陈亭说了三种粮行进货的形式,都是能够包管稳订货源的,他的南北商行,明显并不具有这此中任何一个前提。
陈亭面带难色,说道:“粮食很难凑,眼下粮行中每日只能进到二三石,如果到市场上去找,代价方面熟怕又欠都雅了。”
“第二种,是同屯粮商有牢固的合作。”陈亭道:“那些粮商普通是大地主,又有本身的粮仓粮库,并且每年秋收之前,就跟各处粮长打好了关照,收上来的粮食他按例收屯。”
另有一点他没有说,就是碰到灾年和兵祸的时候,粮食必然飞涨,到时候这类纯真依托别人替他存粮的粮商,将很难再收买到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