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金鳞开》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第七章 从来不识君王面(一)[第1页/共2页]

“好啦,”李邦华无法叹道,“他能守住淮上就不错了,两年无饷也才闹这一回,别逼得再出一个山大王。”

这位白叟感慨一声:到底年纪大了。

李邦华摇了点头,道:“此时说这些另有甚么用?你本日找老夫来,不过是想请老夫上疏迁都。不过老夫也能够明着奉告你,南迁之议休提。”

“有土木堡在前,谁还敢劝陛下亲征?并且让太子监抚南京也不当。太子少不更事,禀命则不威,专命则不敬,不如皇上亲行动便。”李明睿道。

“总宪三月间慰抚左良玉,真是劳累了。”李明睿见本身恩主两鬓乌黑,心中出现一丝不忍。

“我等臣子,岂能畏难而缩?”李明睿面色凛然:“现在京师玩弊久矣,圣天子只是坐困无益,不如跳出其间。一旦到了南京,数十万义兵天然影从,何愁贼寇不灭!”

小二满脸堆笑,道:“老爷来得真巧,东主刚上去呢。老爷这边走,老爷请抬脚。”

长随甩了赏钱畴昔,打发小二分开,搀扶着老爷上了台阶,一起走到二楼雅间。

“芙蓉阁,订了位子的。”李家长随上前应道。

李明睿苦笑:“总宪明察秋毫。”

李邦华乘坐着小轿,停在了空荡荡的街道上。他下了轿,面前一晃,赶紧用手遮阳,在摆布侍从的搀扶之下总算站稳了脚。

“刚才是你们在群情太子殿下?”那壮汉瓮声瓮气喝道。

李邦华抬起眼睛,眼中已见浑浊。他盯着李明睿看了一看,直言道破:“你想上疏南迁?”

“亲征……”李明睿细细咀嚼这两个字带来的冲荡,终究还是摇了点头。自从英宗天子冒然亲征,本身被瓦剌俘虏不说,连带兵部尚书、户部尚书等六十余名高官都身故疆场。这已经成了大明的恶梦。乃至后代天子,对于土木堡之变都充满了警戒和害怕。

过了半晌,门别传来一声争论,声音尚未传出去,只见李邦华的长随已经被推动了门里,一个身高八尺的壮汉,将雅间的门堵得严严实实。

李邦华昂首看了看酒楼匾额,写着“好再来”三个大字。这家酒楼是年青士子和来京商旅们喜好的处所,普通入了官的御史不会等闲来这里。现在行市不好,整座酒楼冷冷僻清,也不见有甚么人喝酒用饭。

他是万历三十二年的进士,现在已经六十九岁。这平生走来,起起伏伏,早让他看破了红尘凡事,只期盼来岁能够致仕归家,得享嫡亲之乐。但是内心中的赤胆忠心,又让他不得不在外驰驱,修补这个摇摇欲坠的帝国皇朝。

李明睿认识到本身讲错,立即闭嘴,却感觉四周温馨得有些非常,隔壁雅间里没有传出半点声音。

李明睿微微低头,正要将打好的腹稿倾诉出来,俄然听到内里脚步迭起,一会儿又听到有人拉椅子挪桌子,大声呼喝,竟是隔壁来了一桌客人。他选在这里与都察院总宪见面,恰是不想被人晓得,恰好就有人横插出去,让他不由苦笑。

“总宪不听百姓说么?贼过如梳,兵过如篦!左良玉的兵比贼兵还不如!”李明睿恨恨道。

只说崇祯十五年,也就是客岁的那次大掠。建奴多尔衮率军一起搏斗到了衮州,屠城六十八座,掠走百姓六十万人,死者更是不知凡几。很多处所被烧成白地,非二三十年工夫难以规复。

“太虚何必客气。”李邦华略略点了点头,已经算是回礼了。

太虚是李明睿的表字。李明睿与这位总宪同是江西人,因有同亲之谊。当初李明睿又是因李邦华保举,选为东宫官,任左中允一职。在盘根交叉的宦海上,可谓是本身人。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