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结庐记》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第十八回 南北纵双翼[第1页/共3页]

孙长翎也不诘问,转口道:“南北双飞翼,尽落帝王家。所讲恰是北魏清河王元怿、南梁湘东王萧绎。”歇了歇,接道:“清河王活着时,有一厚交儒士,此人风采绝伦,学问飘逸。令人奇特的是,如此人物,却籍籍知名,无人识得,但据传听他口音似是青州琅琊人。”

“哦,本来是如许。”张虬想了想,又问道:“你既是北魏清河王元怿的人,刚才你说南北双飞翼,尽落帝王家,那另一人又是谁?”

宋云忙道:“忸捏、忸捏,举手之劳,何必公主挂怀。”

孙长翎道:“昔日清河王遇害后,元叉老贼本欲灭清河王满门,幸得宋大人与数十位大人联名谏书,打动胡太后,劝止元叉方罢。”

张虬插口道:“老孙,听你说来,你们都是鲜卑人,那清河王如何姓元、你又为何姓孙呢?”

孙长翎感到有些气短疲惫,便对宋云道:“宋大人,我们安息半晌罢。”又转向赵秉文道:“秉文兄弟,还得劳烦你与张大哥去寻些柴,一天未曾吃东西,实在有些饿了。”

宋云捋须道:“本来如此。但长翎你刚才说是清河王军下校尉又是何意?”

孙长翎道:“清河王之女,安德公主元岚。因公主之才不让两位兄长,且公主纤腰袅娜,不会引发元叉等人重视,故清河王遭元叉谗谄入狱时,便指定安德公主代为掌管。”

赵秉文闻言心中突跳,暗忖:“又是琅琊。”忙定下心神,再听孙长翎说道:“清河王有御赐收藏佳酿,名为点春露,仅三十坛,常日里毫不消以待客,但只要这儒士来,清河王必取出一坛,二人欢饮畅谈,每次俱是酒尽人散,神龙见首不见尾。后清河王薨逝,此人每年必到陵前祭拜。约莫十年前,倭国产生内哄,多处地盘与海疆失守,倭主意中原动乱,便遣使者带领海内最强的十名武者,名为朝贡,实则趁机暗中刺探南梁与北魏谍报,欲挟势与气力弱者缔盟,一来可借兵返国平叛,二来即便借不到兵,也可借盟约窜改与中国的职位干系,进而进步倭主海内声望,再便宜行事。哪知年仅弱冠的南梁湘东王萧绎会晤倭使时,洞若观火,看破倭国诡计,面对倭使的威胁与武者的挑衅,信手拈起一支羊毫,以墨客之姿,不出二十回合便将十名倭国武者悉数击败,倭人畏服,狼狈返回。自此,南梁湘东王萧绎申明大振,直追当年的清河王。盛名之下,儒士存意前去拜访。一个月后,返回清河王陵墓,巧遇清河王宗子元亶。见到故交之子,儒士遂将本身南梁之行相告。元亶问湘东王是否名如实在,儒士略一沉吟,只说了‘聪鉴特达,才兼文武’八个字。祭拜过清河王,儒士久立于墓碑前不语,背工书‘南北双飞翼,尽落帝王家’,飘但是去。今后,北魏元怿、南梁萧绎,两位皇族飘逸之才的申明在江湖中不胫而走。只是清河王雄才未展,壮志未酬,便英年早逝。”

赵秉文道:“孙大哥,恕我识浅,刚才听你讲北魏,我曾幸蒙陈庆之老将军垂教,谈及天下局势时,只听有东魏与西魏,却不知这北魏……”

孙长翎道:“恰是如此。”

张虬顿时语塞,讷讷道:“我常日里用心练功,很少出门。”

孙长翎咳了数声,答道:“大魏立国之初,拓跋皇室为防子少母壮,母后干政,对被立为储君的皇子,一向是子贵母死。自生母暮年被赐身后,孝文帝由身为汉人的祖母扶养长大,受汉家文明影响颇深,故亲政后带领鲜卑族各部效汉,并改用汉姓。此中,拓跋皇族改成‘元’姓,而我部改成‘孙’姓”。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