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回 南北纵双翼[第1页/共3页]
孙长翎道:“昔日清河王遇害后,元叉老贼本欲灭清河王满门,幸得宋大人与数十位大人联名谏书,打动胡太后,劝止元叉方罢。”
赵秉文道:“孙大哥,恕我识浅,刚才听你讲北魏,我曾幸蒙陈庆之老将军垂教,谈及天下局势时,只听有东魏与西魏,却不知这北魏……”
宋云拭泪道:“好,统统便依长翎所言。”
宋云大惊:“竟有此事?自清河王薨逝,本官夙夜忧叹,只道朝中再无柱石,更有力拨乱,岂知竟另有如此权势。真是天不亡我大魏。”
张虬顿时语塞,讷讷道:“我常日里用心练功,很少出门。”
宋云奇道:“贵首级是哪位大贤?清河王之子元亶、元巶皆逝,另有何人能担此重担?”
孙长翎道:“清河王之女,安德公主元岚。因公主之才不让两位兄长,且公主纤腰袅娜,不会引发元叉等人重视,故清河王遭元叉谗谄入狱时,便指定安德公主代为掌管。”
宋云点头道:“不错,以清河王之英才韬略,若他健在,大魏必不致此,更无高欢、宇文泰本日。”
宋云道:“但我与安德公主素未会面,何来渊源之说?更劳公主派人亲救。”
赵秉文昂首看看,道:“天气不早了,如许罢,我去寻柴,胡子张,劳你去找处能过夜的处所。孙大哥有伤在身,不宜过于劳累,我们吃过饭安息一夜再走不迟。”
孙长翎咳了数声,答道:“大魏立国之初,拓跋皇室为防子少母壮,母后干政,对被立为储君的皇子,一向是子贵母死。自生母暮年被赐身后,孝文帝由身为汉人的祖母扶养长大,受汉家文明影响颇深,故亲政后带领鲜卑族各部效汉,并改用汉姓。此中,拓跋皇族改成‘元’姓,而我部改成‘孙’姓”。
孙长翎恨声道:“若非他白叟家遭奸人所害,我大魏又岂会裂疆东西,荣光不再?”
宋云忙道:“忸捏、忸捏,举手之劳,何必公主挂怀。”
孙长翎有些惊奇,道:“瞧张大哥也会些拳脚,怎的对武林之事所知未几?”
赵秉文闻言心中突跳,暗忖:“又是琅琊。”忙定下心神,再听孙长翎说道:“清河王有御赐收藏佳酿,名为点春露,仅三十坛,常日里毫不消以待客,但只要这儒士来,清河王必取出一坛,二人欢饮畅谈,每次俱是酒尽人散,神龙见首不见尾。后清河王薨逝,此人每年必到陵前祭拜。约莫十年前,倭国产生内哄,多处地盘与海疆失守,倭主意中原动乱,便遣使者带领海内最强的十名武者,名为朝贡,实则趁机暗中刺探南梁与北魏谍报,欲挟势与气力弱者缔盟,一来可借兵返国平叛,二来即便借不到兵,也可借盟约窜改与中国的职位干系,进而进步倭主海内声望,再便宜行事。哪知年仅弱冠的南梁湘东王萧绎会晤倭使时,洞若观火,看破倭国诡计,面对倭使的威胁与武者的挑衅,信手拈起一支羊毫,以墨客之姿,不出二十回合便将十名倭国武者悉数击败,倭人畏服,狼狈返回。自此,南梁湘东王萧绎申明大振,直追当年的清河王。盛名之下,儒士存意前去拜访。一个月后,返回清河王陵墓,巧遇清河王宗子元亶。见到故交之子,儒士遂将本身南梁之行相告。元亶问湘东王是否名如实在,儒士略一沉吟,只说了‘聪鉴特达,才兼文武’八个字。祭拜过清河王,儒士久立于墓碑前不语,背工书‘南北双飞翼,尽落帝王家’,飘但是去。今后,北魏元怿、南梁萧绎,两位皇族飘逸之才的申明在江湖中不胫而走。只是清河王雄才未展,壮志未酬,便英年早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