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陷阱[第1页/共3页]
自小浸淫都城、出入朝堂,徐琰对于豪门和世家之间的斗争,感受比沈平还要深切很多。
那些没钱买书的人天然是欢畅了,可那些世代的书香家世,那些高官权贵们会如何想?
而这第一步,明显要谨慎翼翼,低调谨慎。
起码疆场上刀枪相见,成王败寇。朝堂之上却向来都是兵不血刃,如果行事失了分寸,叫那些世家们联手排挤豪门士子,那结果恐怕适得其反。
她还只是个十四岁的小女人,有着夸姣的神驰,若就此掐断,岂不是过分残暴?
也是以,薛万荣的那些书是绝对不能动的,不然过分招摇,怕会胎死腹中。
但是,就要如此放弃吗?
端王殿下他……他……他竟然会挤眼睛!
“当真么?”沈妱大喜过望。
挤……挤眼睛!沈妱瞧着那张俊容上一闪而过玩皮神采,呆住了。
沈家在刻书上是没甚么难处的,只是毕竟家资有限,供不起太大的书馆,如果能有端王殿下出资……那可真是如鱼得水了!
沈平之前被沈妱劝说时也曾心动过,乃至想过以沈家之力,在庐陵建个小小的书馆。以沈家的财力,拿出两三千册的书来,固然也是笔不小的数量,却也不算太难。
现在倒好,沈家大张旗鼓的在庐陵办起书馆,宣称为天下百姓谋福利,官府颜面何存?那些世家又作何感触?不会感觉他沈家自视太高、行事特别,进而暗里使绊子吗?
妙华寺也算是座古刹,一代代的扩建下来,大小殿宇加起来能有两三百间,每一处都供着分歧的佛像罗汉,又有文人骚人在此留诗赠碑,很有看头。
是那些豪门学子的天禀不敷吗?一定如此。像前朝的柳首辅就曾是贫寒起家,终究却权倾一时,才调无双。更有与之订交的很多名流,不乏夺目才调,也不缺治国之才,可在那些门阀贵胄面前,他们仍旧没有出头之日。
看着太安然宁的朝廷,排挤打击之究竟在数不堪数。
灯架中间有个小沙弥正自诵经,面前摆着个楠木函。
教书育人当然是他的欲望,但前提是家宅安然,妻女无恙。他不会拿全部沈家来冒险,更不会有那样至公忘我、冒天下之大不韪的动机,是以只会暗中在西山脚下建个小书屋,却从不张扬。
那些疆场挞伐的兵士们,有几个不是平头百姓?他们为了保家卫国而奋勇拼杀、流尽鲜血,让那些都城中的高官朱紫们能高枕无忧、安稳度日,他们的兄弟姐妹,又怎能一向赤贫、目不识丁?
在城外渐渐走了一阵,那风景就垂垂变了,地上偶尔能见到些未融的积雪,再往厥后,便是薄雪覆盖着路面,到得妙华山脚下时,那雪竟然有半寸之厚,白茫茫的落在山林之间,与那尚未落尽的红叶相映,格外风趣。
那头徐琰笑着点了点头,沈平倒是沉默着,未发一语。
另有乾坤?沈妱起了兴趣,跟蒋蓁对视一眼,便拉动手儿往那背面走。
书馆能够建,但不能大张旗鼓,要用绣花一样的水磨工夫,渐渐的叫人接管此事,徐缓图之,才气垂垂走出宽广的路。
本来该是由他们把持的繁华官位,俄然有以往被他们瞧不起的豪门学子来分一杯羹,天子乃至还要重用那些人,结合起来对于这些百年大族,不去打压更待何时?
可这些话如何能对沈妱去说?
徐琰倒是神采如常,道:“我来出资,沈家刻书,我们本身建个书馆尝尝。如果这书馆当真能顺利的开下去,我也好向皇兄建言,再由官府来做此事。”
因了这场雪,氛围也格外清寒,沈夫人想着山里比府中更冷,便叫人寻了大氅出来,把沈妱裹得严严实实的,这才出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