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第16章[第1页/共4页]
“噫,爹爹,你远在扬州,这起复之事,如何帮得上忙?”莫非又要做垫脚石,将起复这奸雄的恩典,送予贾府?
孙姨娘见父女二人其乐融融,也就悄悄退出门外,自去措置事件去了。
黛玉身子弱,说是陪父亲小酌,那热热的惠泉酒*1也不过是略沾沾唇,就如许,也没沾两下就让父亲给止住了。酒也不让沾,菜也吃不下,黛玉无事,撤了温酒的下人,本身坐在一旁,试着为父亲温酒。新腌的青梅,少一粒,多一粒的,往酒器里投下,酸酸甜甜的暗香,自酒器中袅袅而出,混着父亲宠嬖的笑容,让黛玉又找到了,幸运的感受……夏季的暖阳,透窗而入,照在笑语殷殷的父女俩身上,也照在桌上的酒杯里,没人瞥见,那边面映出的,母亲的,笑容……
“夫子的才学,若只为女儿我发蒙,也太屈才。爹爹不如做个顺水情面,如果当真得以起复,也算是爹爹的功德一件。”哎,爹爹,你快些送走这个奸雄罢,女儿好累。
为着是女儿的生辰,又是女儿们最爱的花朝节,父亲听了黛玉此言,想起往年本日,恰是一家三口尽享嫡亲之乐之时,又看着女儿精力尚可,倒也不好板着脸装恶人,只得依言允了。因而父女二人,领着一队丫头,慢悠悠地往自故里子里逛去。
黛玉说得鼓起,差点将“亲戚就是拿来用的”一语,也给带了出来。林家世代书香,族人们只怕也多少带着些墨客意气,怕不是宁要“君子之交淡如水”,也不肯被人误作攀附贵戚呢。……就连父亲,黛玉细心瞧着,也是有些个经心办差,疏理人事的“孤臣”性子。
本日之事的启事,倒是那周瑞周管事。因他一到了林府,就将重振精力的林老爷给激愤了,给拘在院子里不得自在,自是断了与外边的音信,且这传书递信之事,其他的几个粗使的下人、婆子均不晓得,兼之又都被林家安抚着,全不知周管事被禁,只当他占了高枝,单独享用去了。京里王夫人得不着动静,林女人进京一事停顿如何,答复不了贾母,一二日也就罢了,等三五今后,就被上了心的贾母给看出了蹊跷。一来二去的,贾母也就有点晓得了。
黛玉见着这个动静,不由指与父亲看到:“夫子不是也曾在朝为官么,如此,也可起复了?”
她本是想教唆着林府待贾府去的人不周,以仆辱主,骄易了贾母,好让贾母一怒之下,断了要黛玉进京的动机。谁曾想第一次让个下人去给姑奶奶贾敏奔丧,却没出任何茬子地返来了,还趁便带回了林家姑爷给贾母的年礼。她不知林姑爷是哀痛过分,又看在亡妻的份上,没与贾府计算这些末节,倒觉得是林姑爷脾气好欺。是以此次接人,也就如前次普通炮制。这若接得人来呢,她也晓得了“有其父必有其女”,黛玉必也是个软性子,就是来了也不敷虑。如果接不得人来呢,则恰好拿来做文章……不想林老爷这一拘,她两端都不着靠,一时也就慌了手脚。
因黛玉这大半月都被圈在院子里,这学里,自是去不了的。父亲与贾夫子,缘与黛玉的窗讲义子,倒是结成了半个文友。父亲病好后,经常与贾夫子谈文论诗,那贾夫子也确切有才,颇得父亲赞叹,且又是在朝中为过官的,论起来也算半个同僚,父亲待他自是较别的清客,更高一筹。
“爹爹,女儿有一鄙见,不知当讲不当讲……女儿听母亲说,贾府的两位娘舅,为着是兄弟,一向彼邻而居,这原也是随了其祖上,宁、荣二公,他二老得封后,即在一处,建得宅子。如此宁公的先人,与娘舅们虽是将近出五服的亲戚了,却仍亲如一家,不时来往……如此相扶相帮,在朝中同声连气,相互照顾,免了多少难处,确是不失一族人的血亲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