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码头城北留下踪迹[第2页/共2页]
第二天辰时三刻,世人遵循安排行动,小幽单独进入大雄宝殿烧香礼佛,望着高坐莲台的佛祖像,内心俄然间感到一阵空灵,叩首起家,往功德箱内添了些香油钱,诚恳观瞻了四周的菩萨金身。
荆竺欣然同意了小幽的要求,次日仍然领着祁玉闲逛,从城东寿量寺四周的浮桥度过‘贡江’,在‘玉虚观’及其周边晃了明白日。
“甚么事都逃不出你的猜测。”祁玉笑道,“是不是算卦算到的?”
“还是先生讲讲吧!”祁玉看完后还给了荆竺。
“进城吃点东西,听话!”
祁玉被荆竺硬拉着,亦步亦趋地分开了船埠,走到僻静处才低声问道,“先生,我演得像不像?”
“这里是‘章江’和‘贡江’的交汇处,赣州城墙始建于汉朝,四周环水,远看就像一只巨龟浮在江面上,南边是头,北边是尾巴。”荆竺说道,“我们绕畴昔看看。”
“龟角尾!这个名字很成心机。”祁玉指着一块石碑说道。
明太祖朱元璋立国后,制定了‘以孔教为主、三教并用’的政策,他应用玄门来证明其‘君权神授’,并对‘正一道’优礼搀扶。明成祖朱棣持续尊崇‘正一道’,信奉真武神,大建武当山宫观。
“先生!我就喜好坐船,还是歇两天再走吧!”祁玉说道,“本日才初九,十五再走也来得及啊!”
“虽说我佛大开便利之门,可我还是要和你说清楚‘剃度’的端方。”老衲捋了一下斑白的髯毛和声说道,“想要剃度削发,凡是都要从‘沙弥’做起,每逢三年一次插手测验,剃度以后必须留在寺中三年方可外出云游,这些你都想好了吗?”
——作者按:赣州寿量寺,元朝末年毁于烽火,洪武年间和尚荣安重修,历尽千辛万苦,大学士解缙题写了《寿量寺复兴碑词》并撰文《重修寿量寺记略》。
“那些都是费钱雇的眼线。”荆竺给小幽递了一杯茶,“这么大的处所他一小我不成能盯得住。”
“非常好!持续!”荆竺浅笑道,“早晨有嘉奖!”
“大师!”小幽在蒲团上跪下,“弟子已经想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