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一一。国殇[第1页/共3页]
但谢道庸却不觉得然,若他真要成辅政大臣,又何必半夜催促吴佩孚去往东北?清楚是已经发觉出了不对劲的处所,这才要早做筹办。
袁大人要成辅政大臣啦,都城里都这么说。
能让太后放心的,能让皇后也放心的,又对前朝了如指掌,能镇得住那些大臣的话事人,除了庆亲王,便是小天子的生父醇亲王了,庆亲王是个宦海上的老狐狸,运营了这么多年,早就根深叶茂,党朋成群,一定会像奉养太后一样奉养皇后。
谢道中急着要回镇江去,他毕竟是镇江的父母官,国丧期间不任上,被人抓住就是个把柄。
能让皇后放心的,同时也能被皇后掌控,还得要经心全意为了大清考虑,独一的人选便是醇亲王。他儿子做了天子,大清便是他自家的江山,是以不必担忧他会诡计篡位或是以机谋私。
婉澜沉默了一会,心中掠过千万个动机,仿佛看到汗青这位奥秘人物正从她目光所及之处款款走过,她是处在改朝换代节骨眼上的人,倘若能留下只言片语给后代,不晓得要引多少文人测度她现在的心机惟法。婉澜这么想着,俄然感到一股庞大的怪诞感,忍不住噗嗤一声笑了出来。
谢道庸与陈暨的联络在谢道中一家分开后变得紧密起来,他二人一个从政一个言商,却都同反动党有那么一些不大不小的干系,是以比别人更加存眷当今的政局。
婉澜提示他道:“父亲晓得徐适年是反动党。”
谢怀安提起了一点精力,点头称是,他在都城消磨了半个月,细心对比了每一家商行店面里出售的布料,阐发其质量和代价上的辨别,正筹办归去调剂自家的出产形式。
这本是汉人的江山。
谢怀安笑了笑:“当年先祖身为明臣,也是第一时候降了清。”
老太后驾崩了,新天子又尚在稚龄,叶赫那拉氏的皇后必定要效仿老太后行摄政事,但皇后向来是个没主意的,又被婆婆压在头上这么些年,从没在朝政上有过只言片语,只靠她本身怕是不成,前朝必定得有个话事人。
他将这个动静写信奉告谢道中,使他明白将来的路已经选好了。
婉澜倒抽一口寒气,瞪大了眼睛:“都城有动静了?”
像当年明亡的时候一样,谢家在这个关隘上丢弃清廷,挑选了已成气候却未得天下的反动党。
“那又如何了?”婉澜语气夸大地将他的话反复了一遍:“你说如何了,父亲俄然宴请一个反动党,这事还不敷奇特吗?”
“尚可,”谢怀安道:“能够结清和康利洋行的债务了。”
谢道庸叹了口气:“这个时候站队,还是来得及的吧。”
谢道庸道:“中立也好站队也好,不都是为了自保吗,谢家只是会选在恰到好处的关隘上站队罢了。”
婉澜道:“袁大人也算是身系天下了。”
“曾经也当过我们家的西席,现在又全职做了女书院的先生,于公于私都得请他一回,”谢道中解释道:“也不消太昌大,按我们家平时的菜谱,再多添上两个大菜就行了。”
镇江女学开学还不到半年,徐适年去教了洋文,他的确是个才调横溢的人物,教了两个月,见西席奇缺,趁便又代起了汗青这门课。
“我家里这些人,存之个个都见过吧,”谢道中笑道:“有几位另有些私交,是不是?以是没甚么好拘束的,本日权当是家宴。”
陈暨笑了笑:“我还觉得谢家永久中立。”
婉澜道:“玉集曾经给过你做实业的经历,我记得此中有一条是铢积寸累,化利为本,何必这么焦急要去结清债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