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镇国公府[第2页/共2页]
却说蓉城国公府,镇国公拿着一封信紧皱双眉,出去存候的周天浩刚从内里返来,暮年镇国公之父随先皇南征北战,立下汗马功绩,更在一次对敌时救了先皇一命,被先皇赐赉国姓,封镇国公。
经此一事,皇上预立太子,只是先皇后只生一子,为现在的大皇子傅殊,年方二十,出世就自带寒毒,固然颠末量方救治,却只能压抑底子不能断根!
“玉米!”顾芯语惊呼。春梅赶紧扶住少夫人,可别闪了腰!
......
但是因为蓉城有镇国公坐阵,始终不敢来犯,克日又蠢蠢欲动,据神机营军士报,三个月前北辰国连降暴雪,导致牧民及牛羊冻死无数,在这类缺衣少食的恶况下,北辰国欲铤而走险,犯蓉城以篡夺食品。
现在是仲春,另有一个多月就要播种了,很多事情也该提上日程了,顾芯语与王伯筹议雇农一事,并服从王伯的建议就从杜家村找。
雁门关,周朝北部最后的樊篱,周慕寒站在城墙上,凌冽的北风吹得玄色披风哗啦啦的作响,周慕寒扶墙北望,超出一条宽广的河道就是北辰国,那是一个马背上的民族,世代糊口在草原上,与周朝摩擦不竭。
王伯送走铁柱,王嬷嬷也翻开了大门,帮忙王伯将东西都搬了出去,此次王伯还买了几批棉布,这是少夫人点名要的,顾芯语此时也穿好了独一的一件素绒绣花袄,与春梅一起来到院内,顾芯语一一检察王伯买来的种子,还不错,大部分都很饱满。
直到王伯说不收今后就不消他,方才忐忑的将十文钱收下,王伯是个随和而又健谈的人,很快两人就熟谙起来,铁柱也将最后的惊骇抛到脑后,并承诺为王伯找诚恳可靠的雇农。
老镇国公兵马平生,仙去后先皇感念其功绩及忠心,将爵位传于现在的镇国公,并命周家世代保护北方要塞―周朝的北大门蓉城。
此次抱病之事看出,二皇子傅瑞权势颇大,他前面是皇后母族,实在力不容小觑。
顾芯语感喟,随即想到王伯带返来的玉米与稻米,忍不住喜上心头,有了这两样,春季便能够将江南的家人接来,父亲满腹才调却沦为布衣,或许仰仗这两个能让周朝农业迈一大步的宝贝,父亲重新起复也未可知!
......
皇上从这件事上看出,本身这几年一向努力于国事,没有对这些权势打压,才形成明天的局面,皇被骗机立断,送大皇子至蓉城疗养,并密书镇国公做好一应策应事情。
临走的时候留下了联络体例,奉告王伯本身就在离这不远的杜家村,他家在村头第一家,今后用车的时候喊一嗓子就行。
太夫人也鞭长莫及,此事也就作罢,但这也成了太夫人的芥蒂,每次周天浩百口来蓉城过年时都会叨叨几天,弄得周天俊也很无法。
周慕寒自小得镇国公教诲,忠君爱国的思惟根深蒂固,以是此时战意凌然,如果对方胆敢来犯,定叫他有去无回!
“是,父亲。”周天浩大步走出版房,留下镇国公暗自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