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将军好凶猛》 1/1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第二百七十三章 西征[第3页/共6页]

于此同时,苏蕈率赵善、刘福金、吕靖等将再度统领万余马队从吐蕃高地杀入河湟地区,连破青唐等城,继而又赶在西路虏兵回撤之前,弃青唐等城沿湟水东进,杀入熙河故地,终究与蒋昂所部在岷山北麓会师,联手霸占熙州城,击退尾随追过来的虏骑,光复熙州。

但是两路迂回兵马从白于山及横山北翼的大营解缆,途中都不幸遭受沙暴气候,行军速率比估计慢了很多,徐惮孤军先杀到兴庆府城下,遭到静惮宗王府兴庆府守将莫兹所部的伏击,苦战半日不敌被迫狼狈撤回横山西麓。

现在徐怀更是只能留在泌阳,等待战报从主疆场传回。

韩时良最早做的,就是通过延州道及泾川道,将横山、白于山等地三四万党项人,强行迁往关陕要地安设,再从关陕、河东等地征召一部分降附汉军出身的投诚辎兵及家小,填入横山、白于山地区,与守军一起稳固从东翼边沿包抄西套平原(灵武地区)的防地。

绍隆十5、十六年,西线光复秦州、横山以后临时就没有大的停顿,同期间唐盘、顾琮所部则胜利将北部防地推动到阴山南麓以及阴山以东的参合口一线,不竭紧缩镇南宗王府在阴山四周的节制地区,杨祁业所部更是胜利光复辽东南部地区,完整崩溃掉赤扈人对原大燕东京辽阳府及四周地区的统治。

初时高大阳仍然心存胡想,遣使前去泌阳说项,意欲交出兵权,以汉中、利州等地互换世爵之赏。

漫衍于汉水中游两岸的真符、城固、兴道等城,乃是汉中盆地拒征讨雄师西进的东流派,但跟着杜武率前锋兵马西进,真符、城固、兴道等城守军及处所官员都纷繁翻开城门,非常安静的接管征讨雄师的领受。

而党项国最为鼎盛之时,总人丁也才三百万出头。

倘若能将这两个地区的土著部族较为完整的停止清理、摈除,天然也便利今后迁入数十万计的汉民,完整在这两个地区生根抽芽、栖息繁衍下去——唯有在这两地站稳脚根,帝国将来才气更安闲不迫的统治万里广宽的西北域。

徐怀召见高大阳所遣使者,倒是偶然听其辩白,怒斥一番后只是勒令他返回汉中催促高大阳等人尽早成行前去襄阳请罪,莫再自误。

绍隆十五年四月今后,徐怀除了以豫王府及枢密院的名义连续往西蜀路北部、东川路西部交界西秦路的地区增派驻兵,增建捕盗缉私军寨外,加强对高氏的军事压抑外,还勒令高大阳等将从武州出兵北上,经祁山道打击秦州南部地区,提拔一批官员出任汉中、利州通判等职,监察西秦军政事件——

契丹灭亡以后,镇南宗王府、平燕宗王府南下,一个极其首要的征兵来源,就是从燕云、辽东签征汉民青壮。

地形险要庞大的横山与南侧的白于山,共同构成西套平原东翼的藩屏,也位于延州道的辐射范围之列,其南翼另有一条泾川道,经原州通往泾水上游的泾源,而后再经与泾水大抵平行的鸡头道东入京兆府长安。

在颍州大捷以后,在史轸、韩圭、徐武碛等人的劝谏下,徐怀就不再亲临一线统兵;即便为围歼东路虏兵主力,徐怀一度亲身将泌阳、襄阳等地的留守兵马都抽调出来送往前去,也只是留在汴州督战,没有再深切战线干与详细的战事批示调剂。

更何况更加泛博的基层军民,又有几人情愿跟随高家对抗代表中枢征讨而来的王师?

北起石嘴山、西接贺兰山的西套平原,黄河从其间滚滚而过,乃是河西地区最为首要的农耕莳植区之一。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