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何事急?(6)[第1页/共1页]
凌泊渊熄了火折,从袖中抽出一张信笺递了过来。凌风接过,展开细读,不觉渐显讶色,随即又连连摇开端来,略带惊奇隧道:“爹爹,这不成能,契丹 与大理稀有千里之遥,况此中又有我大宋和吐蕃相隔”
凌泊渊反问道:“自古都是兼弱之道,哪能够仁义论国?”
凌风恍然大悟:“契丹若败,我大宋是隔岸观火,若胜,我大宋便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坐收渔人之利。不过这有违仁义之道,皇上会这般做吗?”
凌泊渊打断凌风:“风儿,不必惊奇,人间之事不是件件都按常理所行,爹爹开初也是思疑,因而便派人去查,成果却又实在。你瞧这个”
凌风接过凌泊渊从怀中取出的一卷羊皮,展开来瞧,上面所书尽是契丹文,幸而他晓得各国笔墨,边读边道:“还真是如此”
穿过凌泊渊书房,走至绝顶便是密室地点。入其内,四周徒壁,唯有西边留一扇角门,通于书房,关起门来,虽是白天却不见一丝亮光。凌泊渊晃亮火折 ,将密室四角垂立的莲花台嵌铜座上的红烛点亮,凌风借光环顾一周,只见密室中除了桌椅并无他物。
凌风略一思考,道:“自是将此信交由官家措置。”凌风口中之官家恰是宋时对帝另一称呼,取义“三皇官天下,五帝家天下”。
凌泊渊笑了,道:“风儿,还是过分年青。你且想想,契丹如此动静,朝廷岂会不知?”
凌泊渊似有无法,长长的叹了口气,道:“事情要如风儿所讲,那就好喽!”
凌泊渊回道:“契丹此次借道吐蕃侵伐大理,必将会变更大量兵力,如此我边关压力能够大大减轻,也可暂保一时承平。若契丹如果败了,必然大损元气 ,也就有力求谋我大宋。再说大理国何尝不是大宋的垂涎之地?一旦契丹取胜,我大宋便可借‘囊助藩国’的灯号进军大理,到时契丹怕是远水解不了近渴。 ”
凌风似不认同:“这如何会呢?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何况契丹之举只是幌子,酒徒之意不在酒,这此中之道又有哪个会不了然?皇上是一国之君,饱读圣 贤,又有一干能臣武将帮手,焉能不明此中究理?”
密室虽四周封闭,身处此中却不觉气闷,凌风正觉惊奇,忽感头顶不时卷入丝丝凉意,他昂首一看,不觉叹道:“好一个镂空藻井!”本来是密室顶部镂 空藻井的原因,错落有致的斗拱遮住光芒却放进风儿,幸亏营建之人匠心独运。
凌风还是不解,问:“何故见得?”
凌风微微感喟道:“这下又该百姓遭殃了。”
凌泊渊悄悄地瞧着凌风,煞有所思地问:“那依风儿之见,该当如何?”
凌泊渊道:“不是我之见,而是情势地点,非论契丹成败与否,我大宋都无益可图。”
“哼!风儿也太汲引赵光义了”凌泊渊带着股肝火脱口而出,但见凌风神情惊诧,他顿觉失口,忙回转话锋,道:“风儿,爹爹是说当今皇上一定会有动 作。”
凌风不解,问:“那既然朝廷已知定会有所行动,何劳爹爹我们来操心?何况这并非我们力所能及。”
凌风想不通此中原因,问:“那依爹爹之见该当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