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不对劲[第2页/共3页]
但是翌日一早,明重谋环顾群臣,却那里见到谢丞相的影子?
万兆天子在想,群臣亦在想。
众臣顿觉浑身压力一轻,不由用感激的目光谛视着尉迟正。而明重谋则暴露兴冲冲的目光,直勾勾地看着尉迟正,直把他看得浑身起鸡皮疙瘩。
看门小厮怔了怔,感喟道:“大人你也别难为小人了,实话跟您说了吧,大人就是不想上朝,甭说半个月,只怕一个月后,老爷也一定会去上朝。我们老爷既然这么说,自有老爷的事理。大人您还是请回吧。”说罢,把门“砰”地一关,差点磕到尉迟正鼻子上,尉迟正这才悻悻拜别。
大将军侯铁铮不上朝,丞相谢临也不上朝,唯兵部尚书尉迟正还在,各路大臣皆在。尉迟君子很朴重,早朝上书,亦是朴重非常。因而跟从他上书的满朝文武,一样朴重非常。
陛下一翻,见是一篇超长诗赋,别看纸张皱巴巴的,文章却对仗工致,平仄有序,辞藻富丽,豪情丰沛,念起来朗朗上口,如果装裱一翻,单看文采,丞相大人此文,流芳百世,也不成题目,何如这内容……
臣等不知,臣等不知,不知个屁!
谢临面对天子与大臣们的迷惑,仍面露安然,恭恭敬敬地说:“陛下,开粮仓济民,臣分歧意,请陛下收回成命。”
只怕此时,若谢临晓得此洪灾凶信,也不会坐视不睬吧?
明重谋很活力,结果很严峻,当即开了金口,责令谢临速来上朝,违令者,扣俸禄,几天不上朝,就扣几天薪水,一年不上朝,一年的俸禄,你谢临,也不消拿了!
丞相大人文采飞扬,洋洋洒洒、传闻能够流芳千古的数千字,转刹时,化成灰烬。
尉迟正突破沉寂,“陛下,臣……或许略知一二。”
大臣们正觉不如对谢临让步,让他安安稳稳做个丞相之时,却又闻凶信。
万兆天子明重谋,坐在龙椅上,间或趁着群臣不重视的时候,打个哈欠,总感觉这段时候的早朝,仿佛缺了点甚么。
只要谢临,能让死水似的大楚,抖擞出不一样的生机。丞相之位,目前除了他,另有谁能够胜任?
想来想去,毫无结论。
陛下看到最后一个字,心中肝火蒸腾,直向胸口而去,冲出胸腔,冲出喉咙,冲向两臂,冲向握着宣纸的两只手,一个用力――
每日大臣们的说话你来我往,太朴重,朴重得令人发指!
明重谋忽而想到,丞相谢临,刚考中探花,不得高兴半分,家人便因洪灾而全数没了性命,谢临当日提到此事时,大要全无半分落寞悲伤,但凭那日作仕女图时,提笔落笔皆比常日慢了半分,明重谋便知,他并非对此事全无介怀。
大臣们竟日看不见此奸佞之臣,不跟他斗上一斗,就浑身不对劲。
因而众臣皆把头垂得更低。
但是克日谢临不上朝了,美其名曰:闭门自省。
晓得这个动静以后,丞相谢临,总该内心有所震惊,返来做事了吧?
任是明重谋想了又想,想了又想,绞尽脑汁,也没想明白。
江浙一带,乃大楚国建国发源之地,向来富庶,朝中亦向来多番支撑,此大洪灾竟淹没良田万顷,导致无数人丧命,不成等闲视之。
尉迟正如此这般一说,明重谋顿时明白了,敢情这谢临就是在偷懒,就是不想上朝。想着御书房里源源不竭层出不穷批也批不完的奏折,想起偷懒拿着薪水不干活的奸猾丞相,万兆天子怒了。
明重谋挥退了赖昌,一边思忖,一边顺手翻阅奏折,用朱砂笔落一旁批阅,盖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