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论势(二)[第1页/共2页]
“正规陆军,八旗兵和绿营算是没甚么希冀了,那些老爷们花在烟枪上的时候要远多于花在步枪上的时候。这就去了近一半。真正有必然战力的也就各省的练军,”徐杰涓滴不顾及薛福成神采上的尴尬说道。
“如果真为了朝廷,为了大清,哪军纪涣散,吃空饷,又算那般?赶上百姓凶暴非常,赶上内奸则纷繁崩溃,这又算那般?如果真的如中间所言,我又会如此轻易的搞到大清陆军的真假呢?”为了更好的达到目标。徐杰毫不客气的用上了本身作为穿越者的上风。把本身曾经看过的数据搬了上来。
“我一向想找一个大清能够打赢日本的来由,但是我始终找不到。”徐杰脸上不无遗憾的说道。“而我们方才说的那些相较于治国方略来讲,仅仅是一些细节罢了。相较于我北洋30余年的洋务活动,日本的20年维新结果更好,也更完整。”徐杰心中说道,本来徐杰还筹算从国度的体制方面来讲明一下,但是看到时候已晚。更何况也没法肯定薛福成对本身在民主政体方面是否附和,以是本着目标已经达到,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则,徐杰便决定明天的长谈适可而止。两人又聊了一些无关紧急的话题后,便分开了旅店。
“然后呢,大清又分为北洋和南洋,一旦开战,北洋水兵根基上是没甚么胜算。南洋想变更也过不去,而要走陆路,就以清国的交通环境,想要大量集结军队怕也是不易吧?更何况南洋的张之洞刘坤一等人怕是巴不得北洋被打的落花流水吧?”徐杰神采透出的诡异让薛福用心口一紧。
“愿闻其详。”薛福成做了一个请的手势。
是以,如果说徐杰再议论中日两边水兵气力时只是客观论述的话,在评价中日两边陆军时,徐杰话语中带有的极度仇恨的豪情让薛福成都悄悄震惊。
“野战军队共有6师团以及近卫师团。每个野战师团辖步兵12大队(近卫师团辖8大队),马队3中队,炮兵6中队(野炮4中队,山炮2中队,近卫师团只要野炮4中队),工兵2中队(近卫师团辖1中队),从属诸构造和辎重。职员总数18492(近卫12095),马匹5633(近卫4211),战役步兵9600(近卫5760),马队303,野炮24,山炮12(近卫师团无山炮)。7师团野战总兵力123047人,马匹38009,战役兵员63360,马队2121,野炮168,山炮72。守备队、后备队计步兵12联队,24独立大队,马队6中队,炮兵6中队,工兵12中队。屯田兵团计步兵6大队,骑、炮、工各1中队。动员编成总数为职员220580人,骡马47221匹,山野炮294门。而与之呼应的北洋陆军也只要5万人摆布吧?从数量上来看,中日两边的一线兵力已经有差异了。”徐杰说道
“但以我北洋陆师之战力,或可有一战之力。”薛福成顿了一下说道。
“当时是为朝廷为了大清国。”薛福成听到最后一句话不满的说道。
“从纸面上看,清国陆军加上团练不下百万。但实际上一旦有事,能用上的军队有多少呢?”徐杰的脸上不由的闪现一丝嘲笑。
“而差异更大的是两边的陆军体系和兵员本质。现在的北洋行军脱胎于淮军,除了换了一批洋枪洋炮,与新式淮军又有甚么辨别呢?没有西体例的参谋体制,没有当代化的后勤体系。陈腐的体例让轮机在交兵中批示混乱范围太小没法完成既定任务。而更首要的是军队连为何而战恐怕都不甚清楚吧?”徐杰渐渐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