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甲午之华夏新史》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第七十二章 后勤问题[第1页/共2页]

求保举,求保藏~~前面几章将体系阐发陆军~~

“公然不愧为是陆军里手,一句话就说中了题目的关头。”徐杰心中悄悄赞叹道。实在与人们普通认知分歧。北洋入朝参展的陆军战役力也不是人们设想的那样差,乃至就是厥后被人耻笑为懦夫的叶志超挑选败退也是有客观启事的。在平壤会战中,叶志超并不是因为胆怯而撤退,据史料记录,清军在9月15日白日的战役中,和日本军队打的根基上是势均力敌,而真正的溃败是在15日夜从平壤撤退时被日军伏击而引发的,既然白日能够打平局,按说叶志超不至于在没有外因的环境下挑选撤退。并且叶志超是跟从淮军老将刘铭传起家的嫡派,兵戈素以勇猛初成,不至于在战况不明的环境下仓狂出逃。而真正的启事就只能有一个。叶志超已经弹尽粮绝了。

“北洋陆军,不,全部清国的陆军补给实在是太糟糕了。李大人的军队后勤补给完整依靠驻地停止筹措。在后勤线上没有设置兵站为火线运送给养,并且军队中底子就没有补给单位体例,如许一旦打起来,后勤补给将非常的衰弱。”说到这里,汉纳根不有的摇了点头说道。

“徐先生太客气了。”汉纳根也懵了,不晓得本身究竟做了些甚么,能让刚才还对本身不冷不热的徐杰竟然变得如此客气。不过呢,本着有好处不拿是笨伯的指导思惟,略微推让了一下,汉纳根还是接管了徐杰的奉送。

“我想问中间一个题目,中间以为,北洋陆军最大的缺点是甚么?”徐杰谦善的问道。

在汗青上盛军,奉军军资依托驻地筹措,得不到国度后勤体系的补给。各军队补给之间不相互布施。没法征集到充足的民船进交运输,这统统都统统都使得在平壤苦战的清军后勤崩溃,而这些东西,都需求徐杰一一处理。

颠末一下午的会商,徐杰连络本身的影象和汉纳根达到经历终究得出了以下的结论,如果北洋需求有充足的后勤补给,必须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有一个后勤部总管北洋陆军后勤。第二,各支军队设置专门的后勤体例。第三,官方有充足的船只和车辆能够停止补给(日军在甲午期间就增加船舶吨位17万吨,用于运输,而甲午刚开战是也只要18万吨的总吨位)第四,官方后勤职员动员机制,必须有充足的人力去运输。第五,制定一套松散的后勤办理体制和补给。(作者对后勤晓得也未几,大师看看就好,欢迎提出贵重定见)

如果说仅从邱凤池的记录是一家之言的话。日军的记录更能申明题目,平壤会战结束后,日军缉获75MM行营炮18门,炮弹516发。2磅炮13门,炮弹209发。而加特林构造炮是4门,仅仅117发的备弹,还不敷4门炮打2分钟的!!

如此低的弹药量对战役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和粮食题目比起来,弹药题目仅仅是一个小题目。据质料显现,为了支撑平壤会战中清军,北洋前后为其筹办了7000石军粮。但是因为各种启事,没有一粒米运到了阵前,万般无法之下,1万多清军只能本身筹集粮食,但是粮食哪来?要晓得,当时平壤也只要2万多人。按照日本最后的缉获统计,日军一共缉获粮食以下:大米2600石,稻米(还没脱壳)302石,大麦4石,粟米817石,小麦317石,玉米102石。这些东西按一石和50斤来计算。这些粮食约莫为20万斤,而以平壤城有1万5的清军来计算,勉强还能支撑10天摆布,并且需求重视的是,这些数据是平壤战役期间缉获的,在15日夜清军撤退时,粮食题目会更加糟糕。以是用弹尽粮绝来描述平壤清军的处境,一点也不过分!(以上质料来源于陈悦编写的《淹没的甲午》)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