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回 过泰州贼寇惊现 战如皋奇兵逐倭(4)[第1页/共3页]
“哗啦啦”滂湃的大雨顷刻间挥洒而下~
“下河!”李成梁当机立断,拉着万俟嵩和身边的墨阁弟子翻身跳入溪流,遁藏在桥洞下,临时避过这大股的倭寇。
李成梁带着万俟嵩和另一名墨阁弟子沿着入镇的门路摸索前行,镇前有一条溪流,上面一座石桥,石桥后鹄立一座牌坊,上书:“仁桥镇”三字。牌坊下,几名倭寇正吃力地从牌坊立柱上扯下镶嵌在其上的金属薄片。
不过斯须,弟子回返报导,成果令李成梁大吃一惊,方才还在和倭寇厮杀的卫所军此时已经败退,向西四散奔逃了。
李成梁错愕地看了万俟嵩一眼,点了点头:“是师兄少虑了。如此,我等向东北侧去,分离袭扰倭寇火线,不作胶葛,一旦被发明立即退走,会和地点就在此处。”
“得令!”世人拱手领命。
李成梁心中暗道不好,白墨生所率轻骑脚力快,必定错过此处疆场,那意味着宋驰等人也会错过此处疆场。细细观瞧疆场情势,卫所军约莫千余,结成防备战阵,想以麋集队形向前推动,而倭寇应稀有百人,分离成团,针对卫所军战线分点冲破攻袭。倭寇的兵器精美,一个比武便能削断卫所军手中的长矛,后阵中的明军剑盾兵鱼贯而出想要豆割包抄这些分离的倭寇,而倭寇则是临危稳定,大喊不止,挥动战刃,大肆砍杀,明军难堕其锋。
李成梁咬了咬牙,向世人说道:“我等不能坐视倭寇反叛,我平分离入镇,还是三人一组尽量寻觅落单倭寇扑杀,一旦遭受多人立即退走,毫不成胶葛逗留,倭寇欺我大明百姓,我等手中的技艺便是东南本地的长城!散!”
还在镇前草丛摸索的李成梁瞥见了一丝陈迹,低声喝道:“止步!”
“咬牙,抓紧。”李成梁催促道。心中也明白这些弟子方才经历过大战,自中午便不断地赶路,但是更担忧白墨生那前出的几十名轻骑,一旦遭受倭寇主力被胶葛上,如果再有夏夜暴雨,门路泥泞,必定凶多吉少。
李成梁心下思忖半晌,翻身便撤,回到诸弟子身边,将世人唤到一处,扼要描述了火线的环境,世人尽皆面面相觑,有些手足无措的感受。
但是老天仿佛也不想让李成梁摸黑走太久,不过一刻钟,便能看到火线盈盈地有亮光,听到火线有冲天的喊杀之声,再前行数里,绕过一个土坡,李成梁贴着山坡的棱角探头旁观,吃惊地看到一贯被本地公众诟病的大明卫所军正在和倭寇浴血厮杀,两边人众庞大,手持火把,熊熊烈火将疆场映照得亮如白天,此处应当是倭寇主力地点。
墨阁和此处丐帮弟子多是东南人,自幼便与倭寇不共戴天,有着血海深仇,即使此时精疲力竭,仍然有一股精力支撑要迎战接敌,听李成梁一声叮咛,尽皆领命,各自散去。
万俟嵩一脸不出所料的神采看了李成梁一眼。
李成梁几人快步冲刺,足下尽力运使轻功,提剑杀向桥头的那几名倭寇,立时杀得难明难分。
环境仿佛比李成梁他们最后料想的还要乱,他们一行人方才向北行进了约莫十里地,能开端瞥见稀稀拉拉的兵器盔甲被抛弃在门路两旁,李成梁号召一名本地的丐帮弟子过来,要他辨识这些兵器盔甲的出处,获得的答复是这是四周卫所军的制式装备。
大队的明军从小镇的深宅大院中鱼贯而出,和正在分离着掳掠财宝的倭寇战作一团,从藏酒的地窖中冲出数量很多的青壮男人,手持着民团的兵器,七七八八地分作几队想要以少战多将倭寇围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