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圣旨[第2页/共3页]
李太师大声道:“陛下别出机杼,中转心声,三言两语,将旨意交代得一清二楚,一扫陈腐酸臭之味,是千古以来,天下第一的奇文佳作。”
裘学士脸红耳赤,不敢出声。
天子道:“叫招安将士原地待命,令秦风率其本寨头领及姜长歌,时浅显等一起进京,朕要访问他们。”
天子听到这里,一言不发站起来,一把夺过黄门官手中的横幅,三下两下撕成一团,扔到一边,嘲笑道:“接下去是不是还要让朕先自责一番,不能爱民如子,使盗贼四起,民不聊生,当真无聊透了,不就是叫他们过来面圣么,写这么多何为?让盗贼晓得我们能写一手好文章么?”
刘尚书哭笑不得道:“陛下,番人兵强马壮,能征善战,一旦开战,常常非常惨烈,我边关将士九死平生,何来好玩之说?陛下此言若传到边关将士耳里,岂不令将士们心寒么?”
天子道:“秦风嘛,也不能算是头一次见面了,朕听人说,他身边的人都风趣得很,倒真想亲眼看看,到底是如何个趣法,如何了,朕贵为天子,想见几小我都不可了吗?”
文武百官一看他如此严厉,反而内心有些担忧,因为他一旦神采严厉,凡是做出来的事情都不会太严厉。
又是一天的早朝。
黄门官面露难色道:“这个……”
黄门官看了看,游移道:“圣上,你当真就这么写么?”
吏部副侍郎沈远堂道:“刘大人所言极是,山贼耐久据山为王,以丰草长林作伴,规律松弛,如管束不当,十五万兵不但不能造福百姓,反而能够成朝廷之患。不过微臣猜想各部担忧山贼积习难改,一定情愿收纳他们,如果是如许,微臣仍然对峙不能以姜长歌为监军,朝廷该当另派重臣坐镇。”
世人皆称此为上策。如果他们胜利,则给了番人打击,证明招安没错。如果他们不胜利,反为番狗所杀,除了要发放点抚恤金外,可觉得朝廷省很多费事,如果两败俱伤,两边力量都减弱,那就更妙了。看来沈远堂对山贼之恨还是未曾窜改,这一箭双雕之计用得也忒狠了。
李太师道:“老夫觉得,秦风此次弃暗投明,一举打扫匪患,为朝廷立下大功,非常可贵,陛下应当予以表扬,令其和姜长歌率一干将领进京,并亲身召见,使天下皆知陛下爱才,也让其他残匪晓得陛下情意,效仿秦风,则匪患者将完整断根。”
刘尚书道:“番人集结练习,野心昭然,但目前尚无进一步行动。”
百官们目瞪口呆,一时面面相觑,都没想到一道寂静权威的圣旨,其笔墨一陋至此,不但粗字俗字连篇,斯文扫地,粗鄙不堪,并且美满是地痞恶棍的口气,说是骂街还差未几,说是圣旨,如何想得出来?
世人皆知李太师在此次秦风反叛事件中,实在受了丧失,传闻其子在外被人挟制,几近丢了性命,为了保全儿子性命,才让皇上改了圣旨,这事固然是个传闻,但看李太师在全部事件中的表示,恐怕并非无风起浪。即便不说这件事,他的儿子无法退婚,也算是吃了点亏。毕竟在对这桩婚事上,李太师还是非常热情的。本来觉得他会对秦风及绿林豪杰暗恨于心,没想到一开口,竟然说得这么冠冕堂皇,大师都是大感不测。
众大臣不敢再说甚么,裘学士思考半晌,当下挥毫便写,不一会儿便已当场写好圣旨,黄门官读道:“奉天承运天子诏曰:朕闻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宾,莫非王臣,本朝太祖建国之初,知百姓之不易,广施恩泽,惠及四海,而百姓深爱之。盖因纲常稳定,能各行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