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查抄毓庆宫[第1页/共3页]
索额图还没被康熙弄死之前,每隔几年,毓庆宫的宫女和寺人们,就会被全面性的替代一次。
总管外务府大臣,实在就是宫里的大管家。
为了换掉毓庆宫里的寺人和宫女,康熙连下了三旨。
一类是侍卫处的宫廷侍卫,归领侍卫内大臣统领。
以胤禑为首的大步队,浩浩大荡,杀气腾腾的开到了东宫门前。
只是,秦德纳刚出门,魏珠就来了。
胤禑接了旨意以后,不由悄悄一叹,连十五阿哥都不提了。很明显,康熙的意义是,不叙家礼,只论国法。
吴什和隆科多,都晓得胤禑的短长,他们及其部下,没人敢妄动。
要么,乖乖的听话,亲身主持大局,把太子那边抄个底朝天。
只要,“如朕亲临”的金批大令,才足以当场压抑脾气暴躁的太子。
客观的说,他们都是侍卫中的亲信侍卫,康熙厚养的真正亲信。
“你只须暗中盯着便可,切勿插手此中。”胤禑担忧秦德纳没有体味他的意义,又叮咛说,“不管谁找你讨情,都不准心生怜悯,明白吧?”
“太子殿下,您失礼了!”胤禑并没有任何小人得志的迹象,只是面无神采的做了美意的提示。
另一类,则是乾清宫里的御前带刀侍卫,归御前大臣节制。吴什和隆科多,都属于这一类。
“哼,孤的笑话,早就被外人们看个精光。”胤礽不但不听劝,反而挺直了腰杆,非常孤傲的斜睨着胤禑。
“雅汉!”
解释一下,年家有三个女儿,此中,大女儿早就嫁了人,三女儿就是老四身边的年贵妃,剧中的华妃。小十五到手的是二女儿,也就是华妃的二姐,年羹尧的大mm。
众所周知,上三旗的包衣护军,都是天子的私兵。
几近在一刹时,吴什和隆科多,不约而同的把头一低,使出了装傻充愣的宫中秘技。
旨意+金批大令在手,实际上,胤禑有了起兵的权势。
太子的被废,站在胤禑的底子好处上,天然是悲观其成。
只是,胤禑在正殿门口,足足站了半个时候,才见身穿朝服的太子胤礽,不紧不慢的踱出殿外。
不管如何说,太子妃都是胤禑的妻姐,太子也是胤禑的兄弟加连襟。
如果,胤禑做的过分绝情,等康熙悔怨了,就轮到胤禑不利了。
胤禑也不焦急,心平气和的说:“太子殿下,您和汗阿玛之间,再有天大的曲解,也不能让外人看笑话吧?”
“嗻。”秦德纳猛的一凛,这些日子,还真有很多人找他疏浚干系,想调离东宫。幸亏,他做事谨慎,一一禀报给了胤禑。
何必搞得父子两个,都是灰头土脸的名誉扫地呢?
节制了东宫的正门以后,胤禑高高的举起手里的金批大令,下达了连续串的号令。
顺者昌,逆者亡,没有任何中间门路可选!
“十五弟,太子之位,是他给的,他想拿归去,就拿归去吧,孤也没啥可说的。”太子胤礽死撑着不肯下跪,恭迎钦差。
实际上,现场都是康熙的人。只要胤禑起了歹念,不须康熙发话,他就被拿下了。
“鄂伦岱,带上你的人,节制住毓庆宫的统统流派。不过,爷必须提示你,如果惊扰了太子殿下的宫眷,就算你是汗阿玛的表弟,也难逃国法的决然措置。”
如果,胤禑还是站错了队,那就是咎由自取的死不敷惜了!
胤禑刚带人走到隆宗门前,就遇见了张廷玉。
实际上,胤禑看鄂伦岱,就像是看死人普通。
康熙搞出这么大的阵仗,这让当今的太子殿下,情何故堪?
鄂伦岱他们的插手,既有强大阵容、震慑太子的感化,也有就近监督胤禑的深切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