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算你小子有理[第2页/共2页]
四月恰是收麦子的时节,进了青州地界皆是金黄的陆地,一眼望不到边沿。
妇人笑了:“这不消您说也晓得,常记的总号在葛家村,这条道每天来往的人多了去了,京里的,山陕的,豫州的,南边儿的蜀地的,只要不是我们青州人,都是往葛家村去的,现在还算清净的,到了年根底下,常记各分号的掌柜管事都返来了,这条道上的马车一辆挨着一辆,黑压压望都望不到边儿。”
阿聿:“先头,阿葛不知我身份的时候本就是如此筹算的。”
阿聿:“阿葛从小就聪明。”
老公爷坐在车前,指了指两边儿:“当时候我班师回朝路过青州,正赶上大旱,一年里一滴雨都不下,地上干的拔裂,草根树皮都吃净了,一眼望去连点儿绿都瞧不见,比黄沙漫天的西北还萧瑟,老百姓饿死的不知多少,现在倒想换了六合普通,就瞧着沉甸甸的麦穗就知又是一个歉收年,不过,我记得青州是种黍米的甚么时候改种麦子了。”
阿聿:“祖父夸阿葛,申明孙儿目光好,孙儿天然欢乐。”老公爷不由笑了起来。
阿聿:“阿葛说,提高知识是致富的关头,畴昔的日子穷就是因不知变通,以为祖上如何过日子就如何过,祖上代代种黍米,就只晓得种黍米,收成不好,饿了肚子也只晓得挨着,说到底是知识不敷,要窜改就得盖书院,让孩子们识字读书长见地。”
阿聿:“阿葛说她前些年还是种黍米的,祖父当年命令开了将军河,减缓了旱情,地里有了收成,老百姓虽能活命,但黍米的产量低,一年只能种一茬儿,即便风调雨顺的好年景儿,也仅够一家子温饱,若年景差些,便要饿肚子了,阿葛用小舅从定州带来的麦子抽芽,在房后种成了麦子,麦子产的多,收了麦子以后还能种一茬儿别的庄稼,葛家改种了麦子,开了糖作坊便是现在的常记,因常记青州的百姓便都改种了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