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洛阳[第1页/共2页]
南城多是贵族园林,北区则为民宅。
姚崇也忍不住凝眉看去,他这几日为着蝗虫之事日日不能安眠,所想也不过强迫捕杀罢了,可此中牵涉到处所上的官吏,阳奉阴违之下结果实在太差。
天子见无人应对,已是有了肝火,眼睛扫过站在队首的姚崇开口道:“姚爱卿,你说!”
贺宅在城北承福坊内,从坊门而入一起朝东,沿着狭小的街道颠末三个路口,就看到了如同浅显民居普通的贺宅。
“贺博士有客?”王世川猎奇得朝院内张望,抬脚便跨进了大门。
洛阳同长安布局近似,洛水由西往东穿城而过,把洛阳分为南北二区,城中洛水上建有四道桥梁,连接南区和北区。
“蝗灾乃干系民生大事,百姓不肯,不过担忧惹怒了蝗神,但是民以食为天,如果任由生长,刻苦的还是百姓,如果再呈现人相食之事,再要灭蝗,可就晚了。”
如果遵循倪若水的说法,现在本身在位,德行杰出,便不会有蝗灾,但是恰好就来了,莫非是本身无德?
“可有想出好主张?”天子默了半晌,开口问道。
各地没有遵循政令行事,便是有了这番谈吐,这让天子非常头疼。
“将赈粮数量与灭蝗数量挂钩,采一石者,与一石粟;一斗,粟亦如是,”太子见天子凝眉深思,便缓了半晌,而后见他望来,再度开口说道:“别的,设驱蝗使,严格检查各州县官吏在捕杀蝗虫方面的成绩,以作为考核标准之一,其三,可让农户多养殖鸡鸭,禽类喜食虫,必能有大用!”
门口停着一辆青蓬马车,穿戴短卦的车夫靠在车门上打着盹。
朝会结束,除了姚崇并户部、吏部几个官员留下参议细节,其他人恭敬退出了勤政殿。
因而又一年粮荒,李隆基带着臣子后妃,并一众皇子搬至了洛阳。
二人在宫门口上马,一起朝贺宅而去。
洛阳向来有天下粮仓的佳誉,但是若要运粮到长安,便必须走黄河,可黄河水量窜改很大,运粮船常在最早要的三门峡翻沉,洛阳之粮很难运抵长安。
天子不语,低头看结案上另一本折子,汴州刺史倪若水上奏,“蝗虫是天灾,只要臣民修德养性,灾害自去。”
东都洛阳,隋炀帝大业元年修建。
城南对伊阙,北拒邙山,城内有大唐最大的宫殿——洛阳宫,和最高的宫殿——万象宫。
天子将手中折子朝玉阶下扔去,折子上俱是各个处所司农卿的奏报,蝗虫成灾,百姓倒是只知设祭膜拜,不敢捕杀,任由蝗虫嚼食禾苗。
“父皇,”太子李嗣谦低声叨教道:“儿臣有话说!”
“儿臣觉得,可用赈粮调换蝗虫!”
受汉朝董仲舒“天人感到”的影响,每当产生蝗灾,天子会主动下“罪己诏”要求蝗神谅解,祈求蝗神护佑百姓,但愿蝗虫阔别庄稼。
李清面色不虞,略带妒忌的眼神狠瞪了太子一眼,便向后宫寻武惠妃去了。
“好好好,待我有空了,定去好好拜谢贺博士!”李嗣谦说着不知想起了甚么,收了笑容悄声问道:“子寿可有信来?”
“臣已调派御史,催促他们派人捕获蝗虫,可仍有方命之人。”姚崇再道。
太子带着李涺李瑶回了东宫,王世川同李嗣升目送三人拜别,皆是叹了口气,对视一眼,倒是无法笑出了声。
“可不是我一小我的功绩,”王世川辩驳道:“贺博士可都是出了主张的,再说,你是太子呀,当然得你来禀报啦!”
但是在天子看来,蝗神的确是无稽之谈,如此更遑论要下“罪己诏”,将来史乘上留下这么一笔,有何颜面去见列祖列宗。
太子笑着转头看了一眼,王世川滑头得朝他眨了眨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