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回到明末当帝王》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第205章 王铎掷笔[第1页/共2页]

朱由崧刚要表扬王铎几句,这时质疑声传来,朱由崧和高鸿图也晓得人们质疑的内容了,高鸿图暗道,王大学士尚未正式到差就曲解圣意,印象中他可不是莽撞之人呀?

稍倾,朱由崧抚掌喝采,众僚皆一片哗然。这才晓得王铎是用心露了一手,包含朱由崧在内,无不叹为观止。

因而都向王铎投向不解的目光,王铎佯装不知,也不解释,而是不出声地来到墨宝前,拿起笔来顺手一甩这只狼毫大笔就飞出去了,不偏不倚正中扁额的‘大’字下方,笔落惊风雨,巨幅扁额上的“太”字浑然天成。

王铎领旨谢恩,出了西台,昔日的幕僚故旧如姜日广、刘宗周、黄道周、吕大器、黄端伯、钱谦益、吴伟业等纷繁过府来贺,这些皆文坛名流,有的跟王铎有友情,有的则是慕名而来,另有一些暖和的东林党,如吕大器之流,与钱谦益分歧,固然偶然候政见会有分歧,但都豪杰相惜,王铎之横溢才调,他们早就敬慕。

这时朱由崧在高鸿图的伴随下,也呈现在人群当中,王铎等人从速过来给皇上见礼,朱由崧让他们平身,和高鸿图也来赏识着扁额上的巨副之作,朱由崧闲时也跟着黄道周没少练羊毫字,在这个年代羊毫不可就是文盲,已经练黑几缸水的朱由崧现在也赏识书法了,这一看,王铎之作公然是大手笔。

姜日广和刘宗周看出了吴伟业的神采,凑过来悄声道:“骏公因何点头感喟,莫非觉斯题得不好?”

举子们有文举,也有提早赶来的武举,这些举子们或青袍长衫,或扎巾箭袖,或高谈阔论,或附庸风雅,有风采翩翩的武生公子,也有屡试不爽的老童生,可谓是文武聚集,济济一堂。

朱由崧也的确感觉有点美中不敷,“天下大平”写得再好,读起来有些别扭,不如“天下承平”来得利落。

“非也非也,”吴伟业点头,“二公请看,‘太’字无点难道‘大’字乎?此乃‘天下大平’而非陛下之‘天下承平’也!”

姜日广和刘宗周细看,公然如是,遂小声私语,很快在场的众位幕僚都晓得了,有的点头不认同吴伟业之说,王铎这么大学问不成能把这么简朴的字写错,以为这是名家风采运笔风俗而至,无伤风雅,说不定这是一种创意。

在场的这些勋臣文僚不是名儒大师,就是文坛泰斗,要不就是书画大师,最年青的吴伟业也是诗坛新秀,哪个对书法都不过行,当时董其昌的书法很风行,这些里手熟行一看王铎与董其昌的气势迥乎分歧,不由赞不断口了。

有的则点头以为吴伟业是对的,但他们笑而不答,不置可否,另有的指手画脚随声应和,他们乃至思疑陛下用错了人。特别是那些对王铎不太熟谙的幕僚们竟然暗中测度,连“太”“大”都不分者算甚么名流?浪得浮名耳!可惜陛下还把他当宝贝,来了就加封谨身殿大学士,传出去岂不让天下举子嘲笑?!

接下来,朱由崧回京后的第一次大朝便颁旨委任王铎的官职,王铎掷笔传出,有的还专门跑到大殿前赏识这四个字上的那一点,是以文武百官全都佩服。

大殿大门完工,工部和礼部催促着赶工期,大考期近,是以这些幕僚纷繁要求王铎当场题字,他们更多的是想一赌这位书法大佬当场挥毫的风采。

再过几天就是开科取士的日子,对于风雨飘摇的南明帝都来讲无异是一件大事,朝廷早就在各地刷下书记,本年的科举提早至十月下旬,但还是停止。还不止此,接下来的十一月份还要开设武举,这是天下举子们始料未及之事。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