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回到明末当帝王》 1/1
上一页 设置 下一章

第129章 江阴三公任职京营(上)[第2页/共2页]

当得知这事千真万确,是皇上金口玉言,让他们三人一步飞天,三公受宠若惊,感激涕零,焚香朝拜,接旨后当即到京到差。

“奴婢知罪,皇爷胸怀开阔,泰初烁今,你看奴婢这张破嘴又胡说八道了……”李国辅自知失口,说着从速给本身来一半响不响的嘴吧,朱由崧笑而不言。

这一点可用汗青究竟来左证。汗青上永历天子跑到缅甸对清鞑子另有多大威胁?抓住后仍然处以极刑,多年后大清坐稳了江山,康熙继位后,连朱家皇室后代中沾着边的毛头小子也不放过,来由竟然是虽没有造反之实,单一定没有造反之心,斩草除根,永绝后患!

李国辅恍然大悟,那张肉乎乎的胖脸笑成了菊花,“这几家报纸必定是东林党人鼓噪民气,以报纸的情势进犯皇爷,皇爷让天下举子以科考的体例回应东林党,高超,皇爷真是太真高超了,就让他们去掐吧,狗咬狗一嘴毛。”

到了明朝晚期,积重难返的成果是,一方面文官把持朝野,相互排挤,党争不竭;另一方面武学阑珊,兵无斗志,将不思武,这也是大明的正规军打不赢流寇的杂牌军,更不敢与清鞑子的铁骑开野战的本源之一。

当天使官捧着圣旨到江阴三公的办公桌里宣读旨意时,阎应元、陈明遇和冯厚敦还完整未知状况,三公受宠若惊,向来没想到他这小衙门能来圣旨,更想不到他们仨从一个县里不入流的典史小官,要去京营军队任要职?当时三公几近被天上掉下的大陷饼砸懵圈了。

“皇爷,高阁老等人也忒放肆了吧,在朝堂上竟敢公开违逆皇爷,另有阿谁钱谦益更不像话,皇爷擢任几个京官岂不是太普通了吗,他们做得过分了。皇爷对他们就是太仁慈……”

很快兵部拟了职缺,并发起江阴的三位典史到京营任职,报到了枢密院,枢密院将行文带到了内阁。内阁票拟分歧通过,行文又由到通政司逞到了司礼监,批红用印以后正式见效。

人们或许难以想像,在三百多年前的封建年代,皇上做出的决定,内阁如果不通不过,也瞪眼没招。崇祯不是脆弱之君,他的暴脾气和难服侍是出了名的,但是身为一国帝王的他,却有太多无法的时候,比方打不赢鞑子,情愿订立城下之盟,割地赔款媾和,这些他不是没有想过,也不是没付诸实施过,但是关内崛起的野猪皮欲壑难填,崇祯帝要一味哑忍让步,估计把龙袍脱给他们,龙椅让给他们也一定能行,他们要的是朱家皇室的生命。

呜呼,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类思惟根深蒂固,清鞑子对汉人皇室后嗣之残暴竟至于斯!

正因为如此,朱由崧才敢在朝堂议及阎应元比及京营任职之事,如果换成崇祯,估计那些内阁诸臣和东林官员当场就会让皇上没戏。

这一查倒不测现三公在任上的斐然政绩,无违法乱纪之实,通过考查与之打仗的官民商贾,成果和朱由崧所言完整符合,三公皆是在浅显的岗亭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官声甚笃,民意支撑率极高。

现在的朱由崧与崇祯帝截然分歧了,通过三个月的斗争最起码有了制衡内阁的本钱,这三个月来他大刀阔斧,洗濯厂卫,肃除马党,武力削藩,震惊朝野,一个工夫帝王的形象横空出世,让内阁及东林派官员熟谙到皇权仍然至高无上,说二不一仍然是皇家专利,擅逆龙鳞是要支出代价的,是以在皇权面前全都收敛了很多。

上一页 设置 下一章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