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回到明末当帝王》 1/1
上一页 设置 下一章

第129章 江阴三公任职京营(上)[第2页/共2页]

到了明朝晚期,积重难返的成果是,一方面文官把持朝野,相互排挤,党争不竭;另一方面武学阑珊,兵无斗志,将不思武,这也是大明的正规军打不赢流寇的杂牌军,更不敢与清鞑子的铁骑开野战的本源之一。

人们或许难以想像,在三百多年前的封建年代,皇上做出的决定,内阁如果不通不过,也瞪眼没招。崇祯不是脆弱之君,他的暴脾气和难服侍是出了名的,但是身为一国帝王的他,却有太多无法的时候,比方打不赢鞑子,情愿订立城下之盟,割地赔款媾和,这些他不是没有想过,也不是没付诸实施过,但是关内崛起的野猪皮欲壑难填,崇祯帝要一味哑忍让步,估计把龙袍脱给他们,龙椅让给他们也一定能行,他们要的是朱家皇室的生命。

但是崇祯帝最无法的是缺钱少粮,缺兵少将,最后他竟然以帝王的身份带头建议捐献,但是当他跪求文武大员士绅商贾捐粮捐饷,救国救民于水火时,成果呼应者寥寥,这不止是皇上的难堪,更是帝王的哀思与无法。最前面对内忧内乱,文武百官皆阳奉阴违,走投无路心力交瘁的他,只好跪向祖宗的灵位痛哭流涕,杀家斩口,然后用一根绳索来结束本身的帝王生涯。

李国辅恍然大悟,那张肉乎乎的胖脸笑成了菊花,“这几家报纸必定是东林党人鼓噪民气,以报纸的情势进犯皇爷,皇爷让天下举子以科考的体例回应东林党,高超,皇爷真是太真高超了,就让他们去掐吧,狗咬狗一嘴毛。”

最后他们不得不点头感喟,不得不信赖皇上重用江阴县这三个典史的确是唯才是举,也对皇上慧眼识人和破格用人感到佩服,连这么点儿的廉洁小吏都逃不过皇上的法眼,那么大善大恶之臣更是瞒不过皇上了,这才叫真正的明察秋毫!

现在的朱由崧与崇祯帝截然分歧了,通过三个月的斗争最起码有了制衡内阁的本钱,这三个月来他大刀阔斧,洗濯厂卫,肃除马党,武力削藩,震惊朝野,一个工夫帝王的形象横空出世,让内阁及东林派官员熟谙到皇权仍然至高无上,说二不一仍然是皇家专利,擅逆龙鳞是要支出代价的,是以在皇权面前全都收敛了很多。

朱由崧退朝以后回到武英殿,御马监的掌印寺人李国辅哈着腰满脸不解地过来了:“皇爷,江南的穷酸文人竟然创报妄议朝政,向皇爷发难,太可爱了,可命厂卫深切江南查抄了报社,将胆小的违逆之徒全都抓起来一并定罪。”

当得知这事千真万确,是皇上金口玉言,让他们三人一步飞天,三公受宠若惊,感激涕零,焚香朝拜,接旨后当即到京到差。

很快兵部拟了职缺,并发起江阴的三位典史到京营任职,报到了枢密院,枢密院将行文带到了内阁。内阁票拟分歧通过,行文又由到通政司逞到了司礼监,批红用印以后正式见效。

朱由崧当然不听信这些阉臣的,浅笑着摇了点头,“没阿谁需求,朕要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他们不是喜好玩笔墨游戏吗,那就让天放学子陪他们玩玩好了。”

现在朱由崧试着窜改这个格式,调江阴三公任职京营,开武科取士,只是迈出了第一步,阻力当然是有了。不过比拟崇祯期间,情势要好很多。

几万京营兵的提督,京营兵的佥事,京营兵的主薄,这都是多大的官啊!

上一页 设置 下一章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