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回到古代做皇帝》 1/1
上一页 设置 下一章

第五十五章:报纸的影响力(求收藏推荐)[第2页/共2页]

但这仅仅是长安城中的需求罢了,京兆府都尚未满足。陆承启看到这类环境,大为惊奇,不但投出来的本钱一下全都收了返来,还略有红利。他稍稍一沉吟,令监察司奉告张元崇,遵循市场需求,再加以扩印。

第三,也是报纸本身做得超卓的处所,那就是尽量用口语文誊写,铺陈直述,没有一贯文人的引经据典,拐弯抹角,论点论证清楚,哪怕是八十老妪亦能听得懂。虽有些自命狷介的文人不屑于此,但架不住布衣百姓的爱好啊!

而第二,便是对报纸直言朝政的胆量了。敢直言攻讦朝政的狂生不是没有,但只限于几个老友私底下会商罢了,很少有人在大庭广众之下大声攻讦朝政的,更不消说撰写成文章了。而恰是因为如此,《大顺民报》在一出来,便遭到了泛博子民的爱好,毕竟这份报纸说出了大部分人的心声。

先进入市场的老是吃大头,《大顺民报》特性光鲜,博得了最多读者。而关乎读书人脸面的《书社报》,亦有很多忠厚读者,大多都是读书人。接下来,另有更多的报纸,如同雨后春笋般呈现,却没有这两份报纸这么大的影响力了,哪怕文笔再精,也比不上这两份报纸。关头还是先进入者的上风过分于较着,先把蛋糕分完了。其他的另有很多报纸,如《商报》、《时政报》等,亦有很多忠厚的读者。只是,他们的销量,还不敷《大顺民报》一个零头。谁叫《大顺民报》的幕后老板,是当明天子呢!

有人开了头,天然会有人跟风。第二期《大顺民报》才出来,就有人探听如何办报纸了。可申办报馆的前提刻薄,必须有二十余名撰稿人,十多名记者,另有一名功名在身的主编,才气申办。这让很多人望而却步,却也激起了一些读书人的傲气。他们共同集资,一同撰稿,建立了第二份报纸《书社报》,这已经是《大顺民报》发行第二十期的事情了。

实在,《大顺民报》终究得利者,应当非幕后鞭策的陆承启莫属。固然《大顺民报》大要上是开放了谈吐,但实际上是陆承启有效节制言论导向的兵器。今后他若想公布甚么新政,必定会操纵报纸这个兵器,先做一番言论导向,直到官方有人呼应了,陆承启才会推出新政。如许一来,朝中阻力便会小很多,君臣干系也不会这么严峻了。

有钱人天然看不上这点钱,但对于家道贫寒的学子来讲,又多了一条餬口前程。同时能抒发本身的观点,晋升着名度,对爱好名誉的读书人来讲,无疑是一个庞大的引诱。是以,非论为名还是为利,给报馆投稿,已经垂垂成为了读书人之间的一种民风。

上一页 设置 下一章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