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六章:黄河的老大难问题[第2页/共2页]
黄河固然被誉为中原汉人的母亲河,却桀骜不驯,汗青上频频改道。每一次黄河众多,苦的都是沿岸的百姓。固然黄河的按期众多,给两岸带去了肥饶的泥土。可谁又想本身辛苦运营的故里,毫无前兆地被摧毁一空呢?
汗青教科书上不会写,野史上北宋一代,单单是黄河众多的次数,就多达67次!大顺对应的恰是汗青上的北宋年间,黄河众多的次数也毫不会少了。教科书上没说,陆承启天然也不会留意如何管理黄河,以是到现在,感觉一筹莫展。如果有水泥等神器,陆承启天然会说以水泥筑起大坝,同时在上游多莳植树木,节制水土。但现在水泥也没有,种树的结果又太迟缓,如何是好?
陆承启听得李诫肯接这个任务,表白了他还是有点底气的。说没有稳妥的计划,实在也就是有了计划罢?没曾想到,陆承启这一次想的偏差了。李诫作为一个诚恳人,是有那句说那句的。说没有体例,还真的就没有体例!
见诸臣都没有反对的,陆承启点了点头,说道:“此事便这么办吧。诸卿可另有其他要事启奏?如若没有,便退朝罢!”
李诫见世人的目光都集合在本身身上,晓得到了本身表态的时候了。实在他也没有好的体例,可现在都赶鸭子上架了,还容得他多想?
一时的感慨,却被一通马屁拍得连半点神韵都没有了。现在又是在朝堂之上,不得随便叱骂,陆承启勉强接管了这个说法,摆了摆手,说道:“若无要事,便退朝罢!”
何如陆承启清算记账体例以来,规定申请公款,须得户部官员去考核过,并在监察司的随时监督之下利用。在最大限度上,根绝了调用公款的案件,让那些故意没胆的赃官,不敢再对国库有一丝一毫的念想了。
如果连李诫都搞不定,其他的百官,另有谁能希冀?陆承启现在也等着李诫的表态,想必这个修建奇才,会有甚么体例吧?
黄河水患,永久是当权者心头之痛。不管理的话,感觉对不住百姓;管理的话,结果又不好,并且破钞的钱银,就如同打了水漂一样,连浪花都蹦不起一两个。
话音刚落,内阁首辅徐崇光出来讲道:“陛下,黄河水患已然过了好久,河南路百姓却流失了一大半,良田荒废,如何措置,还望陛下示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