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六章:文无第一[第2页/共2页]
陆承启迷惑地看了他一眼,说道:“哦,且说来听听。”
只听王安石趁着这个气势说道:“介甫所诉第二件事,便是前日关中张载得陛下邀约,入马车畅谈一事。”
王安石此话一出,陆承启倒是始料不及。孔夫子有云,不患寡而患不均,确切是真谛。有了先例,前面的人不免妒忌。哪怕是王安石,胸中自有抱负之人,也难逃这个定律。常言说得好,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凭甚么以你的才学能获得小天子的赏识,我的才学比你高多了,却还是一介白身?王安石恐怕也是如许的心机,陆承启稍稍一想便能明白了。
想到此处,王安石当即拜谢道:“全凭陛下安排!”
至于熙宁变法的效果,客观来讲,还是不错的。重新法次第实施,到新法为保守派所废罢。其间将近十五年。这十五年间所公布的新法,在财务方面有均输法、青苗法、市易法、免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在军事方面有置将法、保甲法、保马法等。哪怕没有真正落到实处,也还是让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获得改良。若北宋没有熙宁变法,也不晓得可否挡得住辽国的入侵。恐怕女真人没崛起之前,北宋就亡国了。
“介甫不知那张子厚有何才,一样乃是白身,为何他能进驻皇家大学任教?介甫自小习字读书。自认才学亦可。不求陛下也一样赏识介甫,介甫只求有划一的机遇,能亲身与陛下一谈!”
王安石一听,想想仿佛也没有甚么可辩驳的处所。以一介白身,能跻身大理寺旁听,这已经是极大的宽大了。如果不知进退,落了小天子面子,恐怕本日便讨不了好去。如许浅白的事理,王安石还是懂的,见好就收嘛!
从这方面来看,王安石的才气无庸置疑。他是一个好官员,却不是一个好政治家。政治是让步的艺术,为了达到目标,恰当的让步不是软弱,而是为了今后着想。官员和政治家是两回事,做得了好官,却不必然当得好政治家。这也是为甚么很多好官难以升迁的启事,得了口碑,却不懂让步,不懂凑趣,不懂疏浚枢纽,天然升姑息慢。
“陛下若如此秉公措置,介甫自是无话可说。”
想通了这点,陆承启当即说道:“朕政事繁忙,不能因你一介白身,置国事不睬。如许吧,先前御史中丞李卿跟朕说,三今后要与张载停止一个辩道,既然你王安石这么有信心,朕也想让你在世人面前透露你的才调,你也一同插手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