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回到古代做皇帝》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第二百九十八章:国子监辩道(五)[第1页/共2页]

王子傅等人闻言,被惊得久久没有回过神来。陆承启却饶有兴趣地说道:“仅仅依托小我修身,是不敷的。有写有才气之人,通读儒学之人,为恶起来,风险更大。若没有律法将其束缚,厥结果不堪设想。先前那些个从家里搜出千万贯家财的赃官,哪个不是满腹经纶?朕思前想后,感觉还是得从律法动手。朕将《大顺律》翻看了一遍,又细细揣摩了一遍,发明很多处甚是不当。当然,这些话该当跟刑部尚书,大理寺卿说,朕在这里说,不过是想奉告在坐的,儒术在于小我修行,能束缚本身,却不能束缚别人,这是不敷的。尔等都是儒术大师,朕比之差远了。可朕却晓得,如果仅仅通读儒家学说,倒是不能安邦治国的。管理一个国度,不但仅需求儒术,还需求法家,兵家,乃至是墨家,端木遗风等等。儒家之好处在于稳定,而其他诸子百家之好处,在于能让社会进步。《品德经》里都说了,天法道,道法天然。只如果遵守天然之道,那即便是工匠太医,何尝又不是圣贤?”

实在,陆承启也晓得,李然此人不算坏。只不过公理感甚么的,太强了一点。或者说,他有点神经质,看到任何看不惯的题目,都要管一管。此人如果放在后代,真的是活雷锋一枚。但在陆承启面前,那就是灾害了。

举起衣袖,掩着嘴偷笑的陆承启,差点忍不住大笑起来。好半晌看着李然惊诧的面孔,才端方了脸庞。严厉地说道:“三位说得都很有事理,只是朕对儒术研讨不深,不能评断。不过,以朕看来,此事是永久都没有定论的。”

吊足了世人的胃口,陆承启才缓缓地说道:“儒家典范就那么几本,每小我却各自有所贯穿,又如何能每小我的定见都一样?张子厚的关学也好,王介甫的说法也好,李卿的观点也罢,不过是再争一个正统职位罢了。朕能够说,儒家没有正统之说。每小我都有每小我心中的儒术。勉强分出个凹凸来,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到头来,你不平我,我也不平你的。朕的观点是,如果你们都能够著书立传,自是大功德一件。现现在印刷术这般便利,册本自是不成题目。只是册本价贱,苦了作坊掌柜了。”

李诫虽是徐崇光一派的,但他诚恳巴交,结壮做事的性子,陆承启把任务放给他,是一百个放心。至于李然,他连朋党都没有,事情交给他办。还会不放心吗?

陆承启闻言,心中却乐开了花。本来还在为张载担忧,一个乃是当世驰名的厕所石头,又臭又硬的御史中丞;一个是野史上的拗相公王安石。哪一个都是身怀绝学之人,张载一张嘴,又如何辩得过他们两个妙手?

幸亏,听了很久的王子傅,帮李然得救了:“陛下圣明!孔子曰,君子和而分歧,小人同而反面。诸位之见,大相径庭,却殊途同归。所为之事,不过是为大顺文教一事罢了。依老夫之见,如果真能做到大家皆圣贤,那孔子之言也不过如此。”

陆承启这番话,更是石破天惊。在国子监这么“崇高”的儒家书院内里,传播韩非子的学说,要不是他乃当明天子,早被人乱棍打出了。

此话一出。李然、王子傅、张载、王安石,包含国子监的监生,都盼着陆承启说出个以是然来。

也难怪陆承启这么想,这李然实在太会找事情了。三天两端不是弹劾这个,便是弹劾阿谁,实在严峻影响了朝廷的普通运转。陆承启很想和李然谈一谈,但几次没说过两句,就被这个固执老头气得已经忘了说啥了。光阴一久,便由之任之了。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