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依附强者[第2页/共2页]
耶律洪基也笑了,心道:“你们高丽国有几斤几两朕还不晓得?十个士卒都比不上我一个契丹懦夫,要你何用?炮灰也不敷汉人多,还不如换点实在的。”
高丽使者一行共百人,照顾五车满满的金银财宝,绫罗绸缎,一起前行,来到了辽国的上都临潢府(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的波罗城),要求觐见耶律洪基。
上都辽人称之为上京,其北城乃是皇城。皇城内里,开皇殿、安德殿、五蛮殿等三座宫毁。皇城是契丹人聚居地区。城中心筑有官城,也就是大内,是历代契丹天子居住的宫毁区。宫城的南门叫做承天门,是太宗耶律阿保机时遵循中原地区封建王朝的宫门形制兴建的,门上修建有城楼,只要停止盛典时才开启中心大门,平时出入官庭,是经过宫墙东、西两侧开设的宫门。东墙上开设的门叫做东华门,西墙上开设的叫做西华门,完整仿造大顺的皇宫制作。当时中亚、西亚与东欧等地不明以是,还觉得契丹就是中国了。
(求保藏保举,作为写手不敢求保藏保举,就不消来写书了,该争的还是要争的。)
耶律洪基心中很有疑问,说道:“大顺对你们不薄,为何要挑选我们做宗主国?”
上京临潢府城幅员广漠,气势宏伟,内分为二城,北名皇城。周长10华里;南名汉城,周长17华里,两城相连为“日”字形。皇城呈六角形,由外城和内城构成。墙高三丈,设有楼橹。汉城在皇城之南,略呈正方形,墙高两丈,不设敌楼。辽国主动接收汉文明,都城已有大顺多数会的雏形,更是辽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明中间。
崔介安早就筹办好说辞了:“大顺现在已经是一头没了爪子的老虎,那里比得上蒸蒸日上的上国?我高丽国土狭小,出产不丰,为了自保,只能凭借强者。现现在,纵观天下,唯上国刀锋最利。于情于理,我高丽天然要挑选上国。只是大顺这百年来对我高丽节制得很严,比来几年才放松了把守,我高丽才有机遇向陛下透露心声。”
耶律乙辛道:“如果这么快,就召见高丽使者,说不定他们还会看低我大辽。不如晾他几天,过几日才召他们觐见。同时,还需求给他们一点色彩看看,我大辽的强大兵力,逼迫他们选边站。”
耶律洪基本身就是一个汉文明精通者,对看这个满是汉字的高丽国书并不吃力。相反,他还看得出来,高丽国此次是主动改弦易辙的,并没有谁逼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