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黄帝内经》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第96章 经脉篇第十 (2)[第1页/共3页]

手少阴断气则脉不通,脉不公例血不流;血不流,则髦色不泽,故其面黑如漆柴者,血先死,壬笃癸死,水胜火也。

五阴气俱绝,则目系转,转则目运,目运者为志先死,志先死则远一日半死矣。

足少阴断气则骨枯,少阴者冬脉也,伏行而濡骨髓者也,故骨不濡则肉不能著也,骨肉不相亲则肉软却,肉软却故齿长而垢,发无泽,发无泽者骨先死,戊笃己死,土胜水也。

六阳断气,则阴与阳相离,离则腠理宣泄,绝汗乃出,故旦占夕死,夕占旦死。

三焦手少阳之脉,起于小指次指之端,上出两指之间,循腕表腕,出臂外两骨之间,上贯肘,循外,上肩,而交出足少阳以后,入缺盆,布膻中,散落心包,下膈,循属三焦;其支者,从膻中上出缺盆,上项,系耳后,直上出耳上角,以屈下颊至出页;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过客仆人前,交颊,至目锐。是动则病耳聋,浑浑,嗌肿喉痹。是主气所抱病者,汗出,目锐痛,颊痛,耳后肩肘臂外皆痛,小指次指不消。为此诸病,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盛者人迎大一倍于寸口,虚者人迎反小于寸口也。

黄帝曰:诸络脉皆不能经大节之间,必行绝道而出,入复合于皮中,其会皆见于外。故诸刺络脉者,必刺其结上,甚血者虽无结,急取之,以泻其邪而出其血,留之发为痹也。凡诊络脉,脉色青则寒且痛,赤则有热。胃中寒,手鱼之络多青矣;胃中有热,鱼际络赤;其暴黑者,留久痹也;其有赤有黑有青者,寒热气也;其青短者,少气也。凡刺寒热者皆多血络,必间日而一取之,血尽而止,乃调其真假;其小而短者少气,甚者泻之则闷,闷甚则仆,不得言,闷则急坐之也。

雷公曰:细子无以明其然也。

手太阳之别,名曰支正,上腕五寸,内注少阴;其别者,上走肘,络肩骨禺。实则节肘废,虚则生疣,小者如指痂疥,取之所别也。

足厥阴之别,名曰蠡沟,去内踝五寸,别走少阳;其别者,经胫,上睾,结于茎。其病气逆则睾肿卒疝,实则挺长,虚则暴痒,取之所别也。

经脉十二者,伏行分肉之间,深而不见;其常见者,足太阴过于外踝之上,无所隐故也。诸脉之浮而常见者,皆络脉也。六经络手阳明少阳之大络,起于五指间,上合肘中。喝酒者,卫气先行皮肤,先充络脉,络脉先盛,故卫气已平,营气乃满,而经脉大盛。脉之卒然动者,皆邪气居之,留于本末;不动则热,不坚则陷且空,不与众同,是以知其何脉之动也。

足阳明之别,名曰丰隆,去踝八寸,别走太阴;其别者,循胫骨外廉,上络头顶,合诸经之气,下络喉嗌。其病气逆则喉痹瘁,实则狂巅,虚则足不收,胫枯,取之所别也。

足少阳之别,名曰光亮,去踝五寸,别走厥阴,下络足跗。实则厥,虚则痿,坐不能起,取之所别也。

凡此十五络者,实则必见,虚则必下,视之不见,求之高低,人经分歧。络脉异所别也。

足厥阴断气则筋绝,厥阴者肝脉也,肝者筋之合也,筋者聚于阴气,而头绪于舌本也,故脉弗荣则筋急,筋急则引舌与卵,故唇青舌卷卵缩则筋先死,庚笃辛死,金胜木也。

手少阳之别,名曰外关,去腕二寸,外绕臂,注胸中,合心主。病实则肘挛,虚则不收,取之所别也。

脾之大络,名曰大包,出渊腋下三寸,布胸胁。实则身尽痛,虚则百节尽皆纵,此脉若罗络之血者,皆取之脾之大络脉也。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