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第49章[第1页/共3页]
柔黄的灯烛光芒里,她盈盈而立,脸颊隐有忧色,黛眉微蹙。
永王幼时脾气灵巧, 与太子也处得敦睦和谐, 算得上兄友弟恭,很有手足密意。
一众言官文臣出言劝谏,景明帝充耳不闻,半年后便册了她贵妃之位。
而彼时,独一跟她有所牵系的梁家却未曾施以半点援手。
萧家也是树大根深的世家, 门里出过无数才俊, 当目前堂三相之一的中书令萧敬宗便是出自萧氏,且是萧贵妃的亲兄长。萧氏王谢毓秀, 端庄和顺,永王随了她的面貌,生得漂亮温雅, 润如美玉,一双桃花眼勾魂摄魄,更兼皇野生出的高贵气度,引无数闺秀倾慕。
他回魏州后,尚未去梁家,因都督府外有兵将扼守,也没能夜探亲人。
哪怕只要一点点。
也是在当时,本来对太子非常恭敬的永王生出了异心,渐而有了夺嫡的筹算。
她说着,目光便投向梁靖,杏眼儿眨了眨,带着乞助探听的意义。
不过两日,景明帝便再度召萧鸾入宫,随后圣驾亲至萧府,迎萧鸾入宫,封了妃位。
半晌惊奇对视,还是玉嬛先开口,“夜深了,晏大哥还不睡吗?”
她低头盯着月光铺泄的空中,半晌才道:“我比来总在做奇特的梦。梦见爹娘都死了……你不晓得我有多惊骇。到时候永王殿下审案,还不知会如何。”她声音很低,像是透露藏了好久的苦衷,抬开端对上梁靖的目光,却俄然怔住了。
如许想来,她迷恋永王府,为阿谁男人赴汤蹈火、自陷险境,罔顾长辈们昔日的婚约,刚强地在宫里费经心机,仿佛也顺理成章。
梁靖回身看着她,有那么一瞬,在这张尚且稚嫩的脸颊上寻到了深宫女官的影子,单独站在暗夜里,藏着无贫苦衷。
循着声音畴昔,便见一名十七岁的小美人坐在殿前花丛间,金钗红袖,慢拨琵琶。
“不管是谁教唆,总脱不了都城的干系,就看如何审案了。”梁靖顿了一下,见她眼底仍有忧色,声音到底和缓了点,“这些事关乎朝堂,你担忧也没用。”
若非世事奇妙,此时的谢鸿怕是早已丧命在秦骁剑下,这座府邸染了血,爹娘遇害,亲朋远在淮南,她即便逃出去,也无处藏身。本来该娇养的太师孙女,两度家破人亡,磨难无助时被永王救起,怎会不心生感激?
提起小萧贵妃, 都城高低, 几近无人不知。
萧敬宗也是以得以重用,升了中书令,成为三相之一。因mm和女儿位列贵妃,背靠萧家大族,权势更加显赫。
……
梁家在魏州耸峙数代,靠的便是族中同心,不管朝廷换来哪位官员,都紧紧握住处所权益。父亲和伯父做事都以家属好处为重,当年宁肯悖逆祖父,也要在韩太师的事上插一刀,足见保护家属的决计。
即便皇权难以制约打压,周遭旁的世家亦如猛虎,排挤争夺地盘好处,终究祸及百姓。哪怕父兄费经心机,也没才气挽狂澜,保住这百年家业。更因积怨深重,而累及无辜的长辈季子。
梁靖看得出来,却没出声。
这动静传出去,在朝堂和都城高门都搅起了不小的波澜,毕竟彼时萧鸾已许了人家,景明帝此举无异于横刀夺爱。
俄然有夜栖的鸟扑棱棱飞过,翅膀扇得树叶轻响。
玉嬛不断念,“晏大哥也没眉目吗?”
若不是景明帝仍旧赏识太子的才气,尚未昏聩到拿江山讨美人欢心的境地,以萧敬宗的相权和两位萧贵妃在后宫的得宠,永王怕是早已盖过了东宫的风头。
夜风清冷,蟾宫正明,闭上眼,还是影象最深处印刻的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