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仁宗镶星紫宸殿 王进避祸延安府[第1页/共3页]
在王府住了寻月,这一日,王府排宴接待端王,这端王乃是宋神宗第十一子,当明天子哲宗御弟,也是个爱好诗词风月、吹弹歌舞之人,尤擅蹴鞠。高俅投其所好,端王于席间见到后,便从王府要来,高俅便在端王身边做了亲随。
却说王进母子离了东京,晓行夜宿,行了一月不足,天气渐暖起来,尚没有人追捕。这一日天气将晚,王进担着担子跟在母亲马后道:“母亲,现在已经阔别东京,猜想高俅这厮是追逐不上了,总算天不幸见,让我们母子逃出世天。”
又是一阵银铃般的笑声传来,只见落日余晖之下,落落溶溶的松林之熟行出一名十5、六岁的少年来,此人一身青衫短装打扮,头上带了毡笠,腰间悬了口宝剑,那宝剑上面镶了很多金珠,在余晖之下耀耀夺目。
斯须镶解毕,只见每上帝星骤亮,一股紫薇之气侵润一旁细姨,少时那细姨亦大亮起来。东都城表里皆见天上一星独亮,耐久不息,军民百姓争相旁观,引为异景。
徽宗继位后,便想汲引高俅,但高俅非是文榜出身,便想着立些军功以塞众口,徽宗便命高俅投到西北,在西宁都护刘仲武军中出任监军一职。
殿帅府摆布差人寻觅不获,报至高俅案前,高俅嘲笑道:“这贼配军定是弃军在逃,与我收回海捕文书缉拿归案!”摆布便命文吏发了公文,造了画影图形缉拿王进不提。
王进也认出高俅来,心中叫苦不已,受了棍责以火线才被放回。
复又数日以后,仁宗一日偶感有恙,于禁宫内院小憩。忽见一仙风道骨道家人近前奏曰:“官家,那洪信在龙虎山放走了一百单八个魔君,大宋祸劫将至矣。”
王进闻言吓得三魂不见了七魄,丢了担子擎出顿时朴刀,拦在母亲马前冲着林中喝道:“何方贼人,敢在此胡言乱语?”
到得天明,王进府中牌军不见王进踪迹,比及入夜也不见人,两名牌军恐吃累官司,到得次日便到殿帅府首告。
过了数月,哲宗驾崩,膝下无子承嗣,太后百官商讨后,册立端王为天子,这便是宋徽宗,玉清教主奥妙道君天子。
那道长在仁宗袍角齐截慧字道:“地彗星,此星命门符合官家帝气,最好镶解。”当下那道长便将镶解之法口传了。
中华大地,盘古斥地,三皇治世,五帝定伦,夏商更迭,周朝以继,春秋战国,秦风汉月,三国两晋,南北九朝,隋唐五代。四时循环,朝代瓜代,至此时继配大宋立国,太祖赵氏一杆枪棒打下大小五十军州,建号大宋,定都汴梁,定国俞百年。
回到家中,王进长叹短叹,将白日之事与老母说了。
那道长道:“此一百单八个魔君上应天罡星三十6、地煞星七十二之数,自成一体,其他星位万难镶解,唯有官家以帝气镶解此中之一,令其自乱,从中自破,方可解厄。”
王进深思很久,一咬牙道:“延安府老种经略相公镇守边廷,为人仗义任事,不惧京中权贵,猜想这高俅再有本事,也不及上到边关,儿便与母亲投奔他处,好歹保住性命。”
那少年略略抬开端上毡笠,暴露一副面庞来,王进细看时微微吃了一惊,暗想人间却有如此貌美的少年。
仁宗沉默半晌后道:“在位四十二载已然绰余,虽无子嗣承位,亦另有赵氏子孙秉承,太祖打下这片江山不易,若大宋社稷因朕之私念就义,朕之过也。速请仙长传授镶解之法。”
那道长道:“此乃天数,万难变动,若官家能以帝王之气镶星解厄,或能破解。只是此法折损官家帝气,只得在位四十二载,且无子嗣承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