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红茱记》 1/1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第二十四回 茅山书院[第2页/共3页]

好不轻易挤到了高山上,离着大青石能有七八丈远,有一张草席上还留着空位,那处独坐的墨客感到身后有人靠近,昂首一见,悄悄吃了一惊,赶紧起家作揖,一面让座:

太史擎打量她,一如他所料,这呆瓜没点儿自发,仍穿戴她那套旧布衫麻草鞋,梳着双包头,腰间挂一根退色的竹笛,一副贩子小民的打扮。

小鹿子东张西望,兴仓促道:“我方才瞥见路边儿有卖千层糕的,我们畴昔尝尝,待会儿给少主捎一壶清茶就好。”

茅山书院也不例外,虽没有东林书院的东林会约闻名外洋,但是每月十五日,都在茅山脚下有一场讲学。周遭百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读书人更是趋之若鹜,当日茅山脚下必然是人隐士海,观者甚多。

吴茱儿从速催着小鹿子到茶棚去提了一壶清茶,借了个杯子,就往回跑。

“相公请坐。”

吴茱儿凌晨只是喝了一碗稀米汤,这会儿肚里确切饿了,闻见远处飘来的香气儿,点点头,就随他去了。

“你们去吧。”就这点胆量还要进京闯荡,真是生嫌命长。

小鹿子得了令,跑去吴茱儿身边,拉了拉她袖子,表示她往外走,吴茱儿不明以是,跟着他挤出了人墙,问他道:“我们这是去哪儿啊?”

茅山书院位于句容县东南,茅山后山下。

当今科举,三年一回大比,分为童试、乡试、会试、殿试四轮。这童试,又分为院式、府试和县试三场,先要过了院试,才有生员的资格,方能进入官学或书院肄业,称之秀才,又叫墨客。

吴茱儿向他手里看去,面前不由地一亮,只见一管素净欲滴的翠笛,腰身笔挺,眼孔圆润,末端系着一条黄丝绦,挂着玉坠儿,似个娇滴滴的小女人普通标致。

祝知德三年前就过了童试,乡试落榜,今秋八月预备再次了局。本日遇着个前辈,既有同席之缘,岂会不抓紧机遇扳话,就算不能就教些考场上的诀窍,也能交友一名前程大好的朋友,何乐而不为。

她快跑几步赶上前去,叉手一哈腰:“来迟来迟,叫相公等我。”

他扭头想同吴茱儿说话,却发明她站在身后的人墙边上,畏手畏脚不敢靠近。他眸子子一转,凑到太史擎耳边小声嘀咕了两句,太史擎转头看了看她,皱了皱眉毛,点点头,从袖里摸出了荷包子丢给他。

“给我的?”她惊道。见小鹿子点头,她赶紧摆摆手道:“不成不成,阿谁谁说过,无功不受禄,我还欠着恩公的情面,怎美意义反过来拿要。”

“拿着,本日有你建功的机遇。”太史擎抓起翠笛抛向她。

这天,又逢十五。一大朝晨就见那货郎儿肩着挑担进山,另有那卖纸的卖墨的,提早就在山脚下占了好摊位,又有临时搭起的茶棚,要上一壶清茶便能占个座儿,省两个铜钱租板凳。

“魁一兄,你家既在江西,可曾到过白鹿书院一游?哎呀,传闻太史公当年离朝返乡,就在白鹿书院隐居,担负院主,如果有幸见得一面,聆听一句教诲,真不枉此生了。”

讲坛就设在一片宽广的高山上,中心有一块大青石,上面铺着席子,摆着蒲团,那是本日讲师的席位。

陡峭的山路两旁尽是些挑担子摆摊子的小商小贩,有的吃有得玩。小鹿子找到了那家卖千层糕的,五颜六色切成菱形,一层一层中间夹着香生果脯、青梅蜜枣,最上一层撒着红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