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五章 决战百丈关[第2页/共2页]
以后川省军阀集结了川军80个团,二十余万兵力,与四方面军在百丈关一带展开决斗。百丈关,是雅安通往蜀都的必经之地,自古就有“获百丈关者,必得蜀都无疑”之说。
右路纵队霸占西康金汤镇后,继下天全以西紫石关、大岗山,击溃刘湘榜样师的一个旅,占天全城,随即向东迂回,协同中路纵队包抄芦山,22日霸占芦山。
1935年年底这场罕见的大雪,固然使敌我两边的战事暂趋和缓下来,但却使缺衣少粮的四方面军也进入了严格的寒冬当中,处于随时都有能够毁灭的伤害边沿。
7月27日,红四方面军中路纵队全数及右路纵队第四军集合15个团的兵力,由五家口向朱家场、太和场之敌建议进犯,28日占据该地,击溃敌暂编第二师两个团。
10日内,赤军占据了邛崃山以西、大渡河以东、青衣江以北和懋功以南之川康边泛博地区,击毙、俘虏敌军10000余人,击落敌机一架。
与此同时,就在四方面军主力与川军二十万雄师在百丈关狠恶拚杀的时侯,薛岳趁机率中心军十万余人直向四方面军的防地冲来。
第二天的战役更加惨烈,为争夺百丈关这一计谋要点,红白两军杀得六合变色,两边你争我夺,阵地几易其手,关内关外双术兵士的尸身层层叠叠堆在一起,其状惨不忍睹。
8月2日拂晓,敌10多个旅在飞机、大炮保护下,由北、东、南三面向赤军凸起于百丈地区10余里长的弧形阵地反攻。
关隘一失,四方面军的防地顿时向中心军敞畅度量,薛岳仰仗兵力上风,大步推动,四方面军节节败退,情势已经到了危如累卵的境地。
此战用时18个日夜,仗愈打愈大,是红四方面军南下以来最狠恶的一次战役。百丈关战役后,四方面军于当月撤至天全、芦山、宝兴三县休整。
终究百丈关战役颠末持续七日夜的苦战,固然四方面军毁灭川军15000余人,但赤军本身伤亡也近万人,主力受挫,主阵地丧失,被迫于21日撤出百丈关。
大胜以后,红四方面军决定向名山、邛崃进击,乘胜东下川西平原。
与此同时,在朱老总及一方面军同道的言传身教下,四方面军的官兵逐步窜改心态,支撑北上跟从中心脚步的呼声日趋高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