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熙成帝心思[第1页/共3页]
说来还是旧年十仲春的事了,那一日,工部递了奏章上来,说是那灵感昭圣天王庙已经完工达成,他还愣了一息,方才想起是八月里闹出的那段神仙显灵公案引发的。当时本身还揣摩了好久,甚觉不平,本来自个是坐拥四海富有天下的天子,乃是真龙下凡,为何那神仙不在本身摆布显灵,偏要跑到文臣武勋云集的玉梨巷去?难不成那玉梨巷有甚么人有甚么了不得的造化,比帝皇还要得上天的青睐不成?
熙成帝主祭,命宋芝山等老臣陪祭,林海祷念祝文,施礼结束,便收场演戏。熙成帝看了一会子戏,甚觉有趣,便离席到庙中各处景色赏玩了一番,才回到正堂。熙成帝望着那条幅前袅袅不竭升腾的烟雾,悄悄祷道:“神仙如果有灵,何不瞧在我为你建庙祭奠的、永垂不朽的份上,也显回神通与我瞧瞧?”
帝皇本是孤家寡人,如果最后自个落个苦楚老景也是不怕,只要能为这天下择出一个贤明神武、雄才大略的共主也就能含笑地府、无愧先祖。反副本身这平生也还算得上勤政亲贤,不至于孤负了天下臣民。熙成帝虽是作如此想,心中始终是郁郁难以排解。罢了,且行且看,反正这也不是能草率塞责的事,本身总有工夫批评诸位皇子品性,渐渐考虑。
他向来最是尊崇太祖,到处以太祖为瞻范,那里肯违背太祖的意义?太祖以十四幼龄举义兵于姑苏,交战天下二十年,才挣下这份家业,其间艰苦卓绝、耗经心血自是不必提了。是以才分外心疼,决不肯为了不肖子孙便断送了这份基业。他们每位皇子自三四岁还未发蒙时,就必得先背诵《太祖圣训》,及至识字时,也是从《太祖圣训》《太祖治军志》《太祖交战录》认起。等认完了字,太祖训示也就服膺心中,半晌都不敢健忘。
他冷眼看了几年林海的行事,能为任繁剧,为人虽朴重忠毅,手腕儿倒是平和圆润。满腹才学、胸罗珠玑,文章做的又好,独占天下七分风骚,还写了一手好字,教皇子皇孙们尽够了。前些年另有些暴躁,现在更加老成慎重,他又尚年青,留与下任帝皇做个肱骨大臣恰好。本想着再多历练他二三年,只是目今风雨欲来,时势奥妙之际,最能瞧出人的品性来。
熙成帝淡淡一笑,颌首表示那寺人退下。这林家倒还中规中矩,前头有些大臣接旨时情不自禁,至于站立不稳、痛哭流涕,在熙成帝眼中,这大臣当然是在表忠心显热诚,辨白一段感激涕零的心机,但未免太夸大子虚了些。他再不信这些宦海浮沉、很有气度的臣子们,会等闲失态至此。相较而言,他还是较为赏识林海这般的禁止神态。
先帝早逝,他是从《圣训》中学会如何治国、如何理政、如何把握臣下、如何为人办事。他所赖《圣训》很多,及至他长成有了皇子后,他更是细心教诲诸位皇子学习《圣训》。是以他才在本年开年窜改了态度,以正视义忠亲王摸索诸位皇子,挑起一场夺嫡风波,把满朝文武俱都挟卷出去。
想及此处,熙成帝沉沉地叹了一口气,但腹中还留有一肚皮块垒,颇是不快。原想着自个尚且年富力强,便是再掌十年江山也是能够的。谁知那日去祭拜那“灵感昭圣天王”,倒引出了一段神仙故典来。
熙成帝轻声笑道:“何必如临大敌?许是庙里不甚干净,有鼠蚁出没也不定。”吴辰光白着脸儿,颤抖答道:“还是贤人安危要紧。”那些侍卫、黄门挑开帷帐,翻倒案桌、爬上梁柱,却一小我影也没找着。一会子,有个侍卫头领手里托着一轴画卷上前去返话:“启禀圣上,微臣四下搜索了一番,并没有瞧见甚么人儿。只在那供案上找到一轴贴上封条的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