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 梅岭传说[第2页/共2页]
中唐期间的东洋并不承平,因东洋之主效仿唐制,自夸为上天诰命,自封为“天皇”,同一中心集权,仿照大唐行政官位爵制,在东洋一岛国设立王公侯爵,辖下分为十三郡县,每一郡县均派驻主官和参军,分担政治军事。
莲妹长到十二三岁的时候,已经习学得梅岑山一身全幅本领,不管文艺武功,一点便通,稍练便精,却唯独对于岐黄之术最感兴趣,成就也是最深。莲妹生就悲天悯人的性子,常常同梅岑山一起在深山中采纳草药,为五台山中山民驱除病魔之灾,垂垂在在五台山一带具有了不小的名誉。
梅岑山身为河东一带最负盛名的方士之一,固然不像传说中具有地仙之躯,却精黄历法、诗词、丹青、乐律、岐黄,武技亦非常高超,是是河东道上出了名的妙手,号称书剑双绝。
只是玉观音描述美矣,其神韵却始终不得其髓,梅岑山苦思多日,始终不得其法,心下踌躇苦闷,便在山中盘桓观景解闷。
一道通,百道通。修习到梅岑山这等境地,寻求的已经是天赋奥秘之道,人间各种文武手腕无一不融会贯穿。梅岑山削木为刀,将真气灌注于朝气勃勃的木刀当中,花了整整一年的时候,才将白玉观音像砥砺结束。
梅岑山上登瑶池之事颤动四方,就连郑太后也派使者前来扣问,使者寻到五台山,却从山民口中获知,梅岑山登仙后半年,莲妹也随之不知所踪,只余下一尊白玉观音像,留在梅岑山修行的寓所,传闻那尊白玉观音像同莲妹的边幅一模一样。
梅岑山再无挂碍,带着莲妹隐在深山中用心修行。忽有一日,梅岑山福诚意灵,将一只手探入山溪当中,化水为刀,以无形无状的流水作为利刃,于白玉观音相上开阖雕凿半晌,仰天长笑道:“我懂了,我终究懂了!”
这尊观音像以整块羊脂白玉砥砺而成,高逾三尺,雕工高深,巧夺天工,大士衣衫、净瓶、柳枝、莲座栩栩如生,脸孔可亲,观之有悲天悯人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