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四章 秀才待诏[第1页/共3页]
庄葱奇等豪门士子更是如此,遐想士族前辈,昔年想觅得晋身之阶,真真难如登天,现现在他们只须按部就班,入官办学舍就蒙学和预学,再晋书院践“大学”,便得发挥才学抱负的舞台。
王爵还是王爵,也只是王爵,压根就再没踏足过所谓的“封国”,估摸着他们本身都忘得差未几了。
年节将近,汝南太守的官邸不好登门叨扰,暂住在公府巷馆驿的汝南官员们,还是要去拜见请教的。
所谓待诏,始于秦朝,汉承秦制,上书求官或应天子求贤的进京士人,公府会临时指定其待诏的官署,听候天子诏令或公府册籍,待得有官缺且刚才适所时,待诏之士可入仕任官,形同候补官吏。
经待诏之途入仕的秀才,一旦任官,官秩毫不下二百石。
汉官秩俸极高,一定在乎那点薄礼,却好官声和颜面。
此秀才非彼秀才,不是后代科举轨制下的名头,而是“秀异之才”。
庄葱奇自是知悉内幕的,毕竟公府在放官前,要就详细官职对待诏之人停止再度评鉴,以求适材适所,他已顺利通过,晓得本身要外放那边,官职为何。
饶是厚交老友扣问,他也是满含歉意,三缄其口,免得徒增骚动。
庄葱奇可不是书白痴,当今大汉的官学教诲极其看重合用,脑筋不矫捷的,也极难出头。
郡考之上,更有国考,乃是在各书院最为出类拔萃者,得了山长和学监的保举入京,通过公府主持的国考后,即为待诏之士。
怕不是想钱想疯了?
尤是庄葱奇这类出息似锦,却又初入宦途者,郡县官员对他们非常随和,既可结下善缘,又能得着帮扶掉队的好名声,何乐不为?
各郡县百姓,无分炊世出身,凡在官办学舍完成蒙学与预学课业者,可在郡县本地停止官学考举,在学监的监督下,考取呼应的评分和评鉴,以此为凭前去各处书院,再接管该书院的所谓招生测验,通过者即入书院就学,为期三年。
近些年,太学汉学院和政经官学皆向待诏士人开放,答应他们旁听讲席或到图书馆借阅文籍,乃至可向公府申请退学,学习学习。
所谓人才活动,朝廷是非常鼓励的。
精英治国,夙来是贯穿华农历朝历代的政管理念,天子刘彻自也践行之,夙来不搞齐头式划一的愚民之举。
庄葱奇便是如此,出身梁地,虽说长辈常以“庄子后嗣”自居,然家道式微,比平常百姓家也好不了多少,撑死就算富户,活着家大族眼中何曾有过梁地庄氏?
年节将近,该述职的述职了,该上计的也上计了,待过得正朔大朝,郡县官员便可随上官离京,返归治地,故临时闲了下来。
此类京中待诏的秀才,将来官途天然比昔日同窗要更加顺畅,起码起点就高出很多,凡是入仕,虽一定是京官,外放也绝非底层小吏。
未央宫之北,龙首塬下,除却长安学区和北阙甲第南坊,另稀有条特别街巷。
饶是政经官学的学子,也仅是省却“郡考”,国考还是要插手的,待诏也必定要待诏的,只是一定会入住公府巷罢了。
凡在书院完成学业,且课业优良者,得为“秀才”。
家属在长安有车有房,自是不必“挤占公府资本”,朝廷和天子陛下皆是鼓励长安的世家后辈“居家待诏”。
即便如此,真正的故意人,瞧他克日登门拜见的数位郡县官员,多数也能猜出是要外放汝南,却不知是郡府还是下辖的某处县府。
详细的官职已然定下了,只待颁下敕书,到公府领了官服和印绶,便可离京赴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