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盘点江山(一)[第1页/共3页]
公孙康开疆拓土,据境自守,自成一国,称雄辽东,威震东北亚。
在这一点上,曹操绝对是有大功于国的!
羌氐,西南部的羌人部落浩繁,漫衍很广,并常常与其他民族交叉混居。自东汉末年以来,羌、氐首要居于凉、益二州,在汉末也参与了军阀混战。
献帝建安十四年(公元209年),因高句丽屡犯辽东,曹操号令公孙康出军击之,攻破都城,燃烧邑落,高句丽王伯固子拔奇与涓奴加,各将下户三万余口降康。后置乐浪、带方郡(目前鲜京畿道、并忠清道之地)。
建安七年,曹操攻匈奴于扶罗弟呼厨泉单于,使之归附。今后窜改了“胡骑在界,张雄放肆”的被动局面。
今后城头变幻大王旗,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兵器四起,诸侯混战,血流成河,尸横遍野,堂堂大汉帝国变成了人间天国。
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农历蒲月,以乌桓采取袁尚、袁熙为直接诱因,颠末经心筹办,曹操亲率张辽、徐晃、张郃、张绣、韩浩、史涣、鲜于辅、阎柔、曹纯等勇猛的马队虎将,以及郭嘉、牵招等谋士,共十余万部骑主力,豺狼骑精锐尽出,虚国远征,闪击乌桓。八月,帝国雄师俄然呈现在间隔柳城不敷二百里的白狼山,袁氏兄弟与乌桓首级蹋顿千万没想到曹军会从这里杀出,集结数万骑仓促迎战。
对与袁绍干系非常密切的乌桓,则以闪电战军事手腕予以毁灭性的打击,完整消弭“三郡乌桓”对帝国北部的威胁。
后将军南阳太守袁术、冀州刺史韩馥、豫州刺史孔伷、兖州刺史刘岱、河内郡太守王匡、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乔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北海太守孔融、广陵太守张超、徐州刺史陶谦、西凉太守马腾、北平太守公孙瓒、上党太守张杨、乌程侯长沙太守孙坚、祁乡侯渤海太守袁绍、奋武将军曹操十八路诸侯,开端粉墨退场,你方唱罢,我退场。
辽东太守公孙康,主动斩杀势穷来投的袁熙、袁尚兄弟,将二人首级送给曹操,被曹操封为襄平侯、左将军。夫余国也主动朝贡。
白狼山之战是场遭受战,也是场存亡决斗。乌桓以逸待劳,自恃兵马浩繁,气势汹汹地打击曹军。面对数倍于己铺天盖地的乌桓马队,一些曹军面露惧色,虎将张辽主动请缨,“劝太祖战,气甚奋”。曹把持马登上白狼山,看到乌桓军布阵没法,阵形疏松,缝隙百出,心中大喜:“都是乌合之众!”当即号令张辽、张郃二报酬前锋,率部冲阵。狭路相逢,勇者胜!张辽拍马直取蹋顿,斩蹋顿于马下。仓促迎战的乌桓军群龙无首,溃不成军。
桓、灵时,鲜卑称兵十万,成为帝国亲信大患。后出处于内部争斗,对帝国的侵犯有所减弱。曹操期间,鲜卑分裂成三个军事力量。步度根拥数万之众,据云中、雁门一带;轲比能拥十万余骑,据高柳以东的代郡、上谷边塞;素利、弥加等小个人漫衍在辽西、渔阳一带。
固然此时的东汉帝国已成为一个空有其表的壳,面子和名字还是大汉,内里早被曹魏所代替。但曹操一向到死都在对峙本身平生的固执,极力持续着帝国“犯我大汉者,虽远必诛”的无上庄严和荣光。
汉末三国汗青的长河至此拉开了序幕......
在朝政败北和天灾的两重压迫之下,兵变有了泛博的市场,张角煽动百姓,策动志在改朝换代的“黄巾叛逆”。公元184年,冀州农夫在张角带领下起首叛逆,接着颍川和南阳等地农夫起来呼应,“旬日之间,天下呼应,京师震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