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九章 元常全权[第1页/共3页]
朱宁连连点头道:“不成,不成。公瑾兄长固然有错,也是当时天下有变,公瑾兄长为已预谋后路罢了,并非是专为孙氏行间。厥后公瑾兄长畏于陆叔父的隐鹰卫,深恐屈打成召,这才不得以流亡而去。若我韩氏不负公瑾兄长,则公瑾兄长对我韩氏必存一分惭愧。对敌起来也会束手束脚矣,势危之时,还可乘机召降。孩儿如果纳了大乔,只恐公瑾兄长与我韩氏再无回转之地也。”
钟繇拜道:“回禀主公,一是择地定都、并兴建皇宫,百官官邸。二是订制新朝的礼法、律法、官职、爵位等。三是策定皇后、太子之位,制定百官人选,预备册封之赏……目前主公后宅无主,此时恰是定立正妻之位时。肯请主公于本年内择得良妇配之,好让臣等有主母可奉。”
韩易抱着朱宁笑道:“世人有几个仅凭父亲的威名,就有如此本事的。我开初还曾恋慕孙文台兄长,现在倒是心对劲足矣。这江东之地是你打下来的,我便任命你为扬州刺史,兼领吴郡太守,在此安抚江东百姓如何?”
众官多有拥戴钟繇之语,纷繁取进。韩易端倪深皱,好半晌才说道:“还是再迟两年吧,来岁征讨荆州、交州;后年征讨益州、凉州。待此四州动手这后,我再称帝,率军北伐,与袁绍、汉帝做最后的同一之战。”
“另韩氏出身底贱,欲要介入天下,必有大把的汉室忠臣,野心勃勃的阴私之辈反对。各地心胸背叛之人比比皆是,吾为韩氏之奴,不得不万分的警戒。至公子身为仆人的庶宗子,也需多为韩氏考量,不要事事都心向士族。不然,哪天被士族害了都不自知矣。”
“现在韩氏,臣肯请主公即天子位,代替汉室,正式诏令天下。”
在丹阳休整了半月,韩易正式升郝昭、吕岱、牛金、徐盛、丁奉、潘璋、彭虎、焦已、费栈、祖郎为校尉,翻仁、毛甘、金奇等将为丹阳、吴郡、会稽三郡都尉。
朱宁低低的应道:“孩儿又不姓韩……可令吉玉叔父镇守扬州。”
“喏。”陆平笑拜道。在韩易拜别以后,陆平又向朱宁拜道:“至公子,陆平行事固然阴狠,但却一是一,二是二,从不胡乱栽赃,也不平打成召,不然周瑜焉有遁逃的一日。官方有谚,身正不惧影子斜,半夜拍门心不惊。周瑜既然遁逃,其心必定有诡。”
朱宁面色一时阴晴难辨,很久,才深深的向陆平一拜,说道:“多谢平叔的提点,近年来倒是宁有些收缩了,没能正视到自已与韩氏的好处休戚。今后宁定不会再被士族人等所欺瞒了。”
韩易从朱宁手中接过传国玉玺,随便一看,就令陆平收起。韩易伸手摸着朱宁的头,叹道:“我儿本年尚且不到二十吧?”
朱宁闻言一凛,仓猝应下。韩易又笑道:“宁儿已十八岁,都是大人了。为父在你这般年纪之时,偃儿也晓得乱跑、叫人。现在偃儿都已早早结婚,你这兄长却不能太迟。那庐江乔氏之女便在年底时纳了吧,你先将江东之事快些措置结束,年底时抽暇回汝南结婚。”
乐彭也拜道:“主公,臣觉得,皆日周文王天下三分有其二,尚且不敢对商纣不敬。此时称帝是否过早?”
韩易转视乐彭、艾科道:“子才,子衡,汝二人如此观点?”
朱宁一惊,接着又一喜,但游移了半晌,又谨慎的问道:“父亲,母亲……她这些年来,早已知错了……不知……父亲还能……重新采取母亲否?”
朱宁大惊,仓猝拜道:“孩儿不敢与望弟争抢甚么,只想父亲能够重新采取母亲。这扬州刺史、吴郡太守甚么的,孩儿都不肯做。只愿经常在父母面前侍阿谀欢便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