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四章 韩董议和[第1页/共3页]
就连大汉的都城都成这般模样了,这天下另有答复安宁的能够吗?
“董相国却言,天下豪杰唯独董相国与韩辅国一人尔。董相国不欲韩辅国死于宵小之手,因而令我前来与韩辅国将军媾和。只要韩辅国应允五年以内不向函谷以西出兵一卒,董相国情愿坐视韩辅国与二袁之间的争斗,并还奉上二十万石粮食助战。”
董卓既已西逃,那讨董大战就是长年累月之事了。孙坚要走,韩易也不便强留,只得率众将设席送别。
韩易摇点头,不敢再去思他,只把目光望向了形成此事的祸首祸手董卓。董卓此时兵马希少,民气惶惑,加上雒阳城残破,也无持续死守下去的需求。因而月朔接战便溃败而走,直向函谷关逃去。在韩易与孙坚两军的追击之下,两万余董军只要半数入关,剩下的不是投降就是被杀。
想董卓在占据了雒阳以后,共得兵马二十二万之众。在征召了皇甫嵩入京,又得了长安城的十万兵马,统共有三十二万兵马,一时之间的确有雄霸天下之势。
韩易思及秦末与两汉之际时,天下百姓生无可恋的惨痛地步,心中一时如同刀绞。这天下五千万的大汉百姓,在大乱过后,又能余下多少来?三千万?两千万?还是一千万?这天下也还要乱上多久?十年?二十年?三十年?
韩易大喜,令赵岑前去大谷、缑氏二地持续召降余军。大谷守兵见轩辕与伊阙两关已失,退路断绝。缑氏兵少,不敢与战,因而两地统共六千兵马纷繁归降韩易。
当得知南面有孙坚的两万余雄师,东南亦有韩易的三万雄师逼来时,顿时惶恐失措起来。一面召拢南路的胡轸部残兵,一面遣使与韩易、孙坚两军请和。韩易与孙坚那里肯应,直到毕圭苑前逼住了董卓一军,不让其西撤。
韩易在雒阳成心屯兵种粮,持续交战。因而令兵马四周寻觅是否有残存的河南百姓,十数今后在深山当中获得两千余户百姓,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李傕一惊,又哈哈大笑道:“现在天下方乱,鹿死谁手还犹未可知也。韩辅国又何必与董相国斗生斗死的。需知袁氏势大,关东若无韩辅国镇守,数年后将尽归袁氏矣。想必韩辅国也不肯天下尽数归袁吧?”
一名四旬不足的将官立于韩易身前拜道:“末将李傕,字稚然,现为河东牛中郎将麾下校尉。奉董相国之命,特前来拜见韩辅国将军。”
成齐想了想后,说道:“或许孙太守的做为,与仆人擅取南匈奴之事略同呢,皆是为大汉着想吧。”
“但是在擅杀王睿与张咨二人之过后,再连络他本是长沙太守,又有武陵太守曹寅、江夏太守刘祥、桂阳太守张羡对其唯命是从;零陵郡亦是他的权势范围,荆州大部郡县又因王睿与张咨之死,被他的威名所镇。若无讨董一事,他已可说是荆州的实际之主了。如此的他,岂不与袁氏、董卓之辈是一丘之貉,皆是野心勃勃的谋逆之人。我……唉……”
韩易冷冷的问道:“董卓派你前来做甚?”
韩易让出军粮,让他们在缑氏县中暂避。又令高雅暂为缑氏县长,帮忙这两千余户百姓在缑氏县中落户安居,并开垦莳植田亩,筹办春耕一事。
韩易又沉默了下去,好久才道:“我如果世族中人,或许也会心生此念吧。只是,我之出身过分轻贱,在天下旧有的挨次没有完整崩溃前,暂不作他想。现在还是以匡扶汉室江山为主吧。”
初平二年初,元气已复的韩易与孙坚两军,乘董卓雄师皆在河内时,决定再战董卓。孙坚领兵走伊阙关的西路,韩易领兵走轩辕关的东路。大谷关只以轮氏的刘何、高雅二部管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