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三章 兵进陈留[第1页/共3页]
“犍为太守任岐及之前平乱有功的校尉贾龙,在赵司徒彦信公的游说下起兵反刘焉,彦信公又受命率军进益州,但因贾龙等被刘焉击杀,因而撤兵。此时的益州几近是刘焉的独立王国,公达先生此去任蜀郡太守,不是羊入虎口么?”
荀攸叹道:“先时董卓为乱朝纲,攸与议郎郑泰、何颙、侍中种辑、越骑校尉伍琼等人商讨除董。因事未成绩被人发觉,因而被支出狱。何颙恐忧他杀,倒是攸言语饮食自如,又刚好碰上董卓被杀而得以免罪。本要弃官返归,又被官府征召,升迁为任城相。彼时因青州黄巾为乱兖州,以是没有到差。厥后攸见蜀汉地险城坚,百姓糊口殷实,因而要求担负蜀郡太守。又因门路不靖,停驻在荆州数月不前。至今方思返乡,不想却与义忠了解。”
曹操听闻韩易领兵将要靠近,而颍川的夏侯惇,梁国的曹仁两路兵马皆败,无法之下只得引兵撤退。当韩易来到陈国,见到入眼之处满目苍夷,郡县残破,百姓流浪,陈国一郡只怕又丧命数万人了。而颍川、陈国、汝南三地的兵卒也丧生万余之众。
曹操领兵与韩易在堤下相遇,7、八万人马就于堤下对峙起来。韩易出马大喝道:“曹孟德,我与汝曾共约讨伐董卓,本日董卓余党未除,你却举兵来犯我州地界,行如此无义之事,倒是何事理?”
劫人的两名恶形大汉,赶紧上前松绑。那官员松了口气,正了正衣冠,深深的拜道:“本官荀攸,字公达,未知寨主知否?”
文丑叹道:“我部只要两万余人马,一旦分兵,在东在北皆难成定局之势,最多只能迫使袁绍、曹操退兵罢了,实在做不到击败肆意一方之目地。”
朱勉大喜,当场就与荀攸设案盟誓,同入蜀中谋取大事。
高览不奈的叫道:“向东不成,向北又不成,干脆你我就此分兵,我东你北,两面并重好了。”
文丑叹道:“我亦想攻取兖州之地,但是河内兵少,还能支撑多久倒是未知之事。如果被袁绍占得了河内之地,并重新沿河设防,我军只怕会数年都难入河北之境了。”
这场景与官员所设想中的有些不一样,那官员精力一振,如此稚贼,串连或者不难,或能够言语劝说放过自已。那官员忙大声叫道:“寨主,寨主,本官乃是颍川荀氏族人,本日从贵地路过,被邀上山,肯请寨主看上颍川荀氏的面上,放过本官可否。颍川荀氏必有厚报。”
荀攸目瞪口呆的望着朱勉,自已本来早熄的盘据之心,不想又被面前之人挑起。思虑很久,荀攸拍案叫道:“义忠若肯助我入蜀,与刘焉一争益州之地,荀攸感激不尽。今后若能成事,吾愿与义忠同领益州之地,吾只掌政事,必叫义忠尽掌益州之兵事也。”
襄邑在陈国北五十里处,有惠济河从境内通过。春秋五霸之一的宋襄公曾在此建立霸业,身后葬于此地。
那官员被贼人劫回盗窟,却见寨主乃是一名二十六七岁的白袍大将,只见那将一身素白,手捧一卷竹简翻阅。所处大厅当中打扫得一尘不染,器具整齐,不象盗窟,倒象是一个稍小的衙府。
那白袍寨主一惊,忙从识海中惊醒,又将手中的竹卷一抛,大步走上前来问道:“甚么,中间是颍川荀氏的族人,未知中间高姓大名?啊,周仓,裴元绍,速速松绑。”
高览被文丑气得哇哇大呼,“那也总比在此甚么也不做要好吧。”文丑不该,高览终究还是无可何如。
韩易嘲笑一声,叫道:“曹孟德,讨董联盟可与我韩易无关,你与我共约讨伐董卓倒是在雒阳之事了。在某看来,袁氏、董卓乃是一丘之貉。现在你却以此由来侵犯于我,实在令人大失所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