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巡抚按临[第2页/共2页]
谢慎将酒杯送至嘴边刚呷了一口,口腔内便被浓烈的味道包裹充盈。
严格的来讲,明朝处所官体系中最高的是三司,分为承宣布政使司,都批示使司,提刑按察使司。此中布政使是总管一省财务大权的,是处所名义上的最高长官。但这一轨制自宣德以后有了窜改,总督、巡抚的设置使得三司特别是布政使的职位急转直下,在有的处所布政使乃至没有甚么说话的权力。但这并不是说总督、巡抚完整代替了布政使的位置,实际上督抚在明朝初期是临时设置的,并不是常设官员。
这《石头记》从目前来看有红遍大明的趋势,手稿是必然要好好保存的,毫不能等闲示人。谢慎宁肯临时少赚一些,也不能把手稿拱手让人。
“裴某也有一个不成器的外甥在余姚三味书院进学,前次他来绍兴府在我耳旁念叨了几句,裴某便记下了这首诗。想不到竟然能在此处碰到作诗之人,真是天意啊!”
固然谢慎现在不缺钱,但谁也不会嫌钱多不是......余姚米贵,居大不易啊!
那些凉菜就是一些平常的下酒菜,谢慎没有甚么兴趣。
便在这时俄然见楼下冲上来一帮军兵士勇打扮的壮汉,将端坐闲谈的酒客毫不客气的拽起,推搡着挤下楼去。
裴千户感喟一声道:“绍兴府公然是人杰地灵,余姚又把握了绍兴府的文脉,怪不得世人都说江南文才半数落在绍兴余姚啊。‘槿篱草屋繁花里,也有秋千出短墙’这诗是谢公子作的吧?”
他还觉得千户百户都是喊打喊杀的粗人呢。
“裴千户言中了,小子不过随口吟诵几句,登不得风雅之堂。”
他已经这么驰名了吗?连绍兴府的一个千户都已经晓得了他的名字?
那裴千户也不矫情,一撩下摆便坐在了谢慎身边。
实际上插手科举的考生那么多,别说状元,就是三年一科的进士一共能有几百人?学子们来这里吃酒更多的是图一个内心安抚罢了。
女儿红原名叫加饭酒,以后因为风俗改成女儿红,一下便在浙江火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