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巧论倭患[第2页/共2页]
“哎,这好说。方才我是在和慎贤弟你开打趣呢。”
不过到了弘治朝海防又峻厉了起来。
“门生多谢夫子。”
谢慎拱手称谢后冲王守文和谢丕使了个眼色,二人赶紧随声拥戴。
稍顿了顿,孔教谕持续说道:“你的担忧也不无事理。迩来宁波府那边倭寇确切闹得短长,绍兴固然好一些,但谁也保不准这些倭人会不会绕将过来。间隔府试另有一个月,如果你担忧,便提早些出发前去绍兴府吧,且莫因为倭患戒严迟误了赴试。”
......
孔教谕但是出了名的峻厉啊,他们如果去书院还能玩的纵情?
王守文等人因为要筹办即将到来的府试,故而这段时候能够不必每日都去书院进学。王守文好不轻易得了余暇,正自窃喜,那里肯随谢慎回甚么书院。
浙东六府,枕江接海。
书院?那不是读书的处所吗?
“想必守文大哥这些光阴一向憋着,表情烦躁的紧吧。不太短时候内守仁兄应当是不会回余姚了,守文大哥便是要宣泄也不急于这一时嘛。”
“那还愣着干甚么,快上马车啊。”
这惩罚不成谓不峻厉,一度也获得了不错的震慑结果。
谢慎又冲孔教谕恭敬施了一礼,孔德道对劲的点了点头。
天顺三年,这一禁令变得更加峻厉。
谢慎则是疏忽这些惊奇的目光,径直朝院内走去。谢丕和王守文紧紧跟在谢慎身后,亦是不发一言。
“如此,门生辞职。”
大明朝窜改几次的海防政策导致了倭患时而残虐,时而沉寂。但长久的沉寂后总会以更狠恶的势头重新残虐临海六府。
孔教谕固然是进士出身,但毕竟长年在余姚任县学教谕,对于绍兴府的人事并没有太大的影响力。他固然也想帮谢慎等人顺利通过府试,但实在想不出甚么好的体例。总不能修书一封,叫绍兴知府对这三人特别关照吧。
......
王守文俄然想起县试之前谢慎获得孔教谕一番特训,这小子仿佛总能抓准机会,在最精确的时候做出最精确的挑选,跟着他总归不会有错。
王守文又追了上来,谢慎摇了点头感喟道:“你若真的想来到时可得听我的。”
(求保藏,求保举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