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狠狠打脸[第2页/共2页]
他愣了半晌,旋即拱手道:“请县尊赐题。”
“回禀县尊,此事还得从几日前刘老夫子出题小试诸学子提及......”
不过这个对子如何很熟谙啊,额,这个上联前一部分不是截取自黄庭坚幼年时赴苏杭游学时被船家问倒的春联吗。这但是千古绝对,而后半部分则是出自黄庭坚那首闻名的《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二首》。吴县令直接截搭出这个对子还真是够偷懒的。
这下吴有甫可完整被搞胡涂了。
就在谢慎思忖着该如何应对变通之时,吴有甫朗声笑道:“你这个贤生倒是风趣,罢了,本官便出一题,如果你能答上来本官便例外收你为徒。”
谢慎不得不感慨吴县令是小我精,眼下他已经把话说到这个份上了,谢慎也不好说甚么,只能千恩万谢的应下。
这个对子称不上绝对,不过确是谢慎临时能够想到的最好下联了。
谢慎晓得县学设教谕一人,训导三人。这孔教谕应当就是县学的一把手了。
谢慎将刘老夫子如何考校诸学子学问,在得知他不是出身王谢后态度如何急转而下,进而将孙若虚的文章点为头名陈述了一遍,当然免不了添油加醋一番,将孙若虚鼻孔朝天和刘老夫子的势利眼形象描画的栩栩如生。最首要的是谢慎又将他当时所作的文章背诵了出来予吴县令听。
“孔教谕创办的三味书院在城南,本官会派人领你去进学的。”
吴有甫的反应完整出乎谢慎的料想。
......
收谢慎为徒当然能够让孙贵消弭抨击的心机,但是他凭甚么收谢慎为徒,莫非就为了那一丝莫名的好感吗?
这当然是谢慎的战略,实际上这是一个连环计。谢慎见吴县令对他颇是赞成,便想趁热打铁,完整把孙若虚搞臭。
不过县学的生员都是有了秀才功名的,他现在不过是个还没有插手县试的小小童生,真的就凭吴县令一句话便能够进入县学吗。
但他忽视了吴县令与他不过是一面之交,即便对他有好感那也是很陋劣的好感,远没有到收徒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