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七章 乡试放榜[第2页/共2页]
这卷子该是本身看过的,分数也应当是本身早已评定好了的,此时考官再看原卷不算违例,毕竟批阅卷子的事情已经做完。
赵翰林凑过一看,刘采这时看的,是这考生的时务策一道,论的就是如何抗倭。
……
至嘉靖年间的时候明朝科举已有一百余年,已经有成套的体系,按例外帘官和内帘官是隔着帘子不能见面的,真如果有事情说也只能站在内帘门口联络。
“禀告巡抚大人,本年插手乡试考生比客岁多了两成,违式试卷却比客岁少了一成,题目出的较难,可大多学子答的还是很有章法,可见在大人治下,现在这山东学风已然更加稠密了!”
“本来这文章乃是这李狗剩所作?”
实在狗剩也是有样学样,又把当初科试那道策论点窜了一下照搬了过来。
“试卷总算阅完了!”
众考官诧异,这也凑了过来,确切,此子笔迹非常不错!
科举是国之大器,天然你考中以后也不会无凭无据,普通中了举人或者中了进士的人名字都会在当朝的落第录上有所记录,(犯事被剥夺功名的除外,最闻名的天然就是阿谁连中六元的黄观,此人在靖难之役后被朱棣除名。)官方都会费钱请人来刻印一番。
不过笔迹固然不错,毕竟不是文章,刘采只是赞叹一声这就禁言,瞅起了考生所作答的卷子。
“李狗剩。”瞅着这个名字刘采感觉有些熟谙,这几天本身太忙了,有些事情也顾及不上了,不过这个名字该是有人提过一嘴,不然本身那里会晓得?
“嗯!”
以是,在如许严苛的环境下,你考生如果还能落第,天然是喝彩雀跃喽,怕是如同范进普通落第以后疯了的举子不在少数吧。
刘采只是略一歇息,这就催促一众考官们接着干活。
为了包管选上来的考生都是有些真才实学的才子,朝廷用尽了各种体例,不管是奖惩力度还是正视程度都较后代之高考有过之而无不及,为了最大程度的制止考生作弊,科举还利用了誊写的体例,外帘官里的誊写官就是干的这个。
刘采长长的舒了一口气,敲打着桌子较着很有些高兴。
敲了敲脑袋以后思路这又重新通畅,刘采记起来了,李狗剩不就是阿谁那日贡院有人肇事这还能安坐号房测验的阿谁阳谷学子?
“嗯。”刘采欣喜一笑,固然下官们多说溢美之词,不过成绩摆在这里,天然做不了假,刘采内心也是一阵亮堂。
归正科举嘛,条条框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