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寒门皇帝1》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第九十六章 空空[第1页/共2页]

人们纷繁传说,这口钟是大禹王送来的。

这一年夏天,老天爷仿佛发了疯,瓢泼大雨连续下了四十九天,高山成河,临津城四周一片汪洋。只见西南边向大水滚滚,波翻浪涌着滚滚而来,收回震天动地的吼声。

身前的小猴空空听到钟声,把它吓的,缩着脖子,依偎在乐文的怀里,浑身发着抖……

它们像一对孪生兄弟,时前时后,时左时右,行影不离。

而现在乐文三人就在宁津城的钟楼下。

那浑厚婉转的钟声传出很远很远,绕梁余音久久不断,给百姓的歇息和劳作带来了便利。

传闻,大禹治水的时候,这里是黄河故道,是大禹疏浚的九河之一。

“夫人?本女人还没嫁人,你这个和尚如何乱喊?”丁珂儿瞥了一眼和尚,嗔怒道。

“哈哈哈……嫂子,你看这个和尚都感觉你是俺哥哥的娘子呢。”龙超在一旁打趣道。

当时候,在临津城里有一土岗,叫卧龙岗。

和尚见丁珂儿心生迷惑,便又说道:“贫僧昨日云游至此,随身照顾的银两用尽,一人一猴,好几天也没吃上顿饱饭,饿得饥肠辘辘,面前发黑,总这么下去,把它留在我手里,也是死路一条,无法之下,只好出此下策,卖掉这小猴儿,换得几个银钱,也好度过这个难关。削发人不打诳语,夫人您就行行好……”

乐文三人带着小猴空空,骑马奔驰了三日两夜,赶到了宁津城。

在铁钟停下的处所,又建起了一座新城,并且将县名临津改成宁津,但愿在这里重修故里,永久安宁。

“十两?如何这么贵啊?”丁珂儿惊奇道。

丁珂儿有些游移,不知要不要买的时候,乐文感觉这个和尚也怪不幸的,便从钱包里取出十两银子递给和尚道:“喏,银子你收着,这只小猴子,我买下了。”

过了很多年,有一个县官在县城里修了一座钟楼,将这口高七尺、重五千斤的大钟挂了起来,派专人敲钟报时。

和尚见乐文脱手如此豪放,一脸高兴的接过乐文递过来的银子,塞入怀中,连声伸谢:“感谢施主侠肝义胆,好人会有好报的,这只猴子,就归你了。”

“诶,这个小猴竟然一点都不怕生,真敬爱,不如就给它起个名字吧。”丁珂儿感觉这个小猴非常风趣,便伸手抚摩了一下小猴的头顶,小猴奉迎的还给丁珂儿作了个揖。

拿钱救人,归拿钱救人,买卖搞代价,归搞代价,是两码事,乐文总不能让面前这个和尚活活饿死呢。

乐文没有开口说甚么,丁珂儿却感觉这个小猴挺好玩,便问道:“这个小猴多少钱啊?”

出了城门,乐文一拍马,白马便缓慢的奔驰了起来,小猴两只小手紧紧的抓住白马的鬓毛,恐怕从白马身上掉下来,倒是把白马拽的生疼生疼的。

和尚赶紧解释道:“施主请听贫僧说,本住在西蜀,隐居深山二十余载。一日,偶遇猿群吼怒着从门前颠末。那群猿猴仿佛被甚么天敌追逐,走得甚是匆遽,不知何故,有一只刚出世不久的小猴落了单,挂在我门前的树杈上,吱吱叫得甚是凄厉,贫僧当下动了怜悯之心,将这猢狲收养起来,别看它是只猴子,可绝对不比人痴顽,既识人眼色,又能听懂人的话语,它端茶倒水,送往迎来,甚么事情都会干,不亚于一个小门徒儿。”

他看到这一带兵祸天灾,百姓受难,就用这口大钟来给人们指导迷津,为宁津群众带来安然,退了大水。

当时临津一带在伪齐刘豫政权的统治下,成了豺狼当道、民不聊生的暗中天下。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