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县试第一场[第2页/共2页]
县尉常小满清了清嗓子,全场立即温馨了下来,的确落针可闻。
教谕冯关年任此次县试的教官,县尉常小满任考官。
赵承照实答道:“我在郑先生处肄业,但他不收弟子,以是并无师徒名份。”
因为在科举测验当中,有几点需求重视,一是避讳,不能犯庙讳,就是已故的本朝天子名,不能犯御名,就是当明天子的名字,另有圣讳,就是贤人的名字。
这位清河县的父母官已经五十多岁,两鬓斑白,但精力状况倒是极好,扣问了赵承的保举人以后,还特地问了一句。
“复兴天文志或谓,日月犹水火也,火外光水含景。故月之光生于日之所照。”
比如庙讳,陈太祖叫做何澂,在避讳的时候,伶仃写这个“澂”字不算犯讳,与别的字相组也不算犯讳,只要全名誊写,直接写出“何澂”二字,那就算是犯讳了。
御名和圣讳一样如此,只要不写孔丘,不写当明天子的名字何昭,就都不算犯讳。
大陈朝在进士科上,仍然在考诗赋,但是要求的并不严格,或许是因为唐诗的灿烂夺目大师都以为无可超出,以是在诗赋上放宽了很多。
等赵承被搜身结束放入时,发明比他先过的人都挤在一起站着,悄悄的等候着甚么。
或许是仲春的气候微冷,反而使得人的脑筋更加复苏,赵承每见一道题,都能不假思考的答上,运笔如飞,一张卷子很快就把帖经部分答完了。
这是一道典范的帖经题,掩其两端,只留中间,需求考生把留出来的空格填满。
不然儒家文籍当中,有关“昭昭”的字样那就太多了,全都要避讳的话,很多文籍需求大改一遍。
另有《孟子.经心章句下.第二十节》“贤者以其昭昭,令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令人昭昭。”
“—————————,日月犹水火也,火外光水含景,—————————。”
潘濯喝了一口茶水,遣散了一点涌上来的困意,为了这场县试,他也是一夜没睡,前半夜睡不着,后半夜又不能睡。
赵承并没有急于去看第二部分,而是又重新重新查抄了一遍帖经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