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韩非子》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第20章[第1页/共4页]

#8『日』显系『曰』之误,当改。

韩昭侯令人藏弊袴,酒保曰:君亦不仁矣,弊袴不以赐摆布而藏之。昭侯曰:非子之所知也。吾闻明主之爱,一嚬一笑,必忧其不善,劝其能善,不妄为也。嚬有为吨,而笑有为笑。今夫袴岂特嚬笑哉。嚬笑尚不妄为,况弊袴岂能够无功而与也。袴之与嚬笑远矣,吾必待有功者,故保藏之未有予也。

三。齐王问于文子曰:治国何如?对曰:夫奖惩之为道,利器也。君固握之,不成以示人。若如臣者,犹兽鹿也,唯荐草而就。兽鹿就荐草,人臣归厚赏,故奖惩之利器,不成示于人也。

#6『越』误为『曰』,据张榜本、赵用贤本改。

周主亡玉簪,令吏求之,三日不能得也。周主令人求而得之家人之屋间,周主曰:吾之吏之不事事也。不事于臣之事也。求簪三日不得之,吾令人求之,不移日而得之。因而吏皆悚惧,觉得君神明也。

#9『邺』误为『濮』,当改。

#2此处脱『竪牛曰』三字,据陈奇猷说补。

四。魏王谓郑王曰:始郑、梁一国也,已而别,今愿复得郑而合之梁。郑君患之,召羣臣而与之谋以是对魏。郑公子谓郑君曰:此甚易应也。君对魏曰:以郑为故魏而可合也,则弊邑亦愿得梁而合之郑。魏王乃止。

鲁人烧积泽,天北风,火南倚,火势南靡,故曰倚也。恐烧国,哀公惧,自将众趣救火者,摆布无人,尽逐兽而火不救。乃召问仲尼,仲尼曰:夫逐兽者乐而无罚,救火者苦而无赏,此火之以是无救也。哀公曰:善。仲尼曰:事急,不及以赏,救火者尽赏之,则国不敷以赏于人,请徒行罚#4。哀公曰:善。因而仲尼乃命令曰:不救火者,比降北之罪。逐兽者,比入禁之罪。令下未遍而火已救矣。

卫嗣君之时,有胥靡逃之魏,因为襄王以后治病,魏襄王以后也。卫嗣君闻之,令人请以五十金买之,五反而魏王不予,乃以左氏易之。左氏,都邑名也。羣臣摆布谏曰:夫以一都买一胥靡可乎?王曰:非子之所知也。夫治无小而乱无大,若不治小者,则大乱起也。法不立而诛不必,当诛而不诛,故曰不必也。虽有十左氏无益也。法立而诛必,虽失十左氏有害也。魏王闻之曰:主欲治而不听之,不祥。因载而往徒献之。徒献虽胥靡,不取都金。

鱣似蛇,写似烛。人见蛇则惶恐,见烛则毛起。但是妇人拾蚕,而渔者握鱣,利之地点,则亡其所恶,皆为孟贲。鱣、蚕无益,故交握拾,皆有孟贲之勇。

成驩谓齐王曰:王太仁,太不忍人。王曰:太仁太不忍人,非善名邪?对曰:此人臣之善也,非人主之所行也。夫人臣必仁而后可与谋,不忍人而后可近也。不仁则不成与谋,忍人则不成近也。王曰:但是寡人安所太仁,安不忍人?对曰:王太仁于薛公,而太不忍于诸田。太仁薛公则大臣无重,太仁则纵之骄奢,不修德义,众必轻之,故威不得重也。太不忍诸田则父兄犯法。大臣无重则兵弱于外,父兄犯法例政乱于内。兵弱于外,政乱于内,此亡国之本也。

赵令人因申子于韩请兵,将以攻魏,申子欲言之君,而恐君之疑己外市也,为外请兵,取其货利,故曰市。不则恐恶于赵,乃令赵绍、韩杳尝试君之动貌而后言之,许不之貌必有变动可得而知,故曰动貌。内则知昭侯之意,外则有得赵之功。既为之请,若许,其恩固以成。不准,终觉得之请矣,亦不敢许其恩,固赵之功也。三国兵至,韩王谓楼缓曰:三国之兵深矣,寡人欲割河东而讲,何如?讲,谓有急且与之,后宁将复取,事拟存,终几次,若讲论,故曰讲。对曰:夫割河东,大费也。免国于患,大功也。此父兄之任也,王何不召公子汜而问焉?王召公子汜而告之,对曰:讲亦悔,不讲亦悔。王今割河东而讲,三国归,王必曰:三国固且去矣,吾特以三城送之。三国自去,又与之城,是徒以三城为送,此悔之辞。不讲,三国也入韩,则国必大肆矣,王必大悔,王曰:不献三城也。若不讲之,三国入而韩必大肆,王必悔曰:吾不献三城之故也。臣故曰:王讲亦悔,不讲亦悔。王曰:为我悔也,宁亡三城而无悔,危乃悔。寡人断讲矣。言讲事鉴定。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