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汉儿不为奴》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第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中朝一家[第1页/共2页]

沈之源提到在煤山自缢的崇祯帝时,直哭到眼泪都干了。汉城来的那帮亲明官员们表示得也让人侧目,周士相看得出来,这些朝鲜官员真的是对大明动的真情,无一造作。

被明军俘虏的查访金大全被明军开释回汉城,他给朝鲜国王李棩带来了明军的劝降信。

终究,周士相给李棩留了点面子,并没有接管对方的降书,而是两边重新制定了国书。时隔26年,朝鲜再一次成为明朝藩属。

李棩也很自责,但是明军已经向汉城进逼,他乃至都不能和他的父祖一样仓促从汉城出逃。

应朝鲜国王李棩的激烈要求,周士相亲笔赐下四个大字于他,上书“中朝一家”。

仁川是朝鲜独一以都护府定名的城池,其与各道平级,但驻军甚少。

事前多数督府对朝鲜的判定是该国起码会拼集几万人马,抵当一段时候。乃至朝鲜国王李棩会学他的父祖一样逃离汉城,向清朝求援,固然满清底子不成能再向朝鲜派来救兵,戋戋汉江也不成能反对得住雄师脚步,但在朝鲜多拖一天,承平军本身的粮草危急也会减轻。如果朝鲜国王李棩死不投降,承平军也只能在朝鲜抢上一把撤走,不然就堕入两面开战,两面缺粮的泥潭当中。

这,实在让周士相都不晓得说甚么好了。出钱出粮还出人,朝鲜现在可不但仅是一个降国,更旗号光鲜白当起了大明最果断的盟友来。

李棩想到了抵当,但是明军停顿敏捷,并且是从仁川登岸,短时候内,北部边疆的边军底子没有体例赶回王城抵抗明军,并且当中国海内幕形了然以后,朝鲜内部拥明派的声音更加高涨。

“甲申年北虏入关,天朝南迁,是我朝鲜国举国之痛!”

左议政大臣沈之源也随后从汉城赶到,向周士相正式递交了朝鲜的降书。

七月七号,周士相亲身带领新全军搭乘海军战船直捣觉华岛。朝鲜方面,两万余北方边军也从义州、昌城等地超出鸭绿江,攻打宁古塔、赫图阿拉、抚顺关等地的满州人,继而从北面向盛京进军。

一时候,朝堂也好,官方也好,都有指责朝鲜国王李棩的声音,指这位年青的王上为朝鲜带来了大祸。倘若当初国王不被清使威胁出兵助清伐明,明朝的雄师又如何会打到朝鲜来。

终究,在领议政大臣郑太和、左议政大臣沈之源等亲明派官员的劝谏下,李棩决定和明军媾和,重新以藩属国的身份认大明为宗主。

不但是朝鲜国王李棩想不明白已经亡国的明军如何会俄然来到朝鲜,朝鲜的一班文武大臣们也是没法向国王解释这件事。

仁川失守和明军大肆进逼都城的动静让朝鲜举国震惊,汉城再一次面对丧失的伤害。

李棩在七月三号“戴罪”来到仁川,以大明藩臣的身份觐见了周士相。全部过程都是由朝鲜礼曹的官员在卖力,很多礼节乃至周士相和部下的幕僚官都不晓得。

领议政大臣郑太和从汉城派来了一个完整由亲明官员构成的使团,他们已经压服无措的国王李棩,不但无前提援助大明天军复国,同时还将抽调雄师,帮手明军对辽东满州人的作战行动。

仁川都护府作为汉城的南边海防重镇,并没有多少驻军。从东江拔锚的承平军海军战船密布仁川海疆,在守军还没有反应过来之前大肆登岸,几近未费吹灰之力就毁灭了仁川的两千多朝鲜兵,旋即以朝鲜降兵为前导直奔汉城而去。

现在好了,朝鲜说降就降了,乃至雄师都不必到汉城走一趟。周士相欣喜若狂,朝鲜的左议政沈之源汉语说得极其流利,对明朝产生内心的靠近让他对朝鲜印象也大为窜改。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