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七章 抛弃[第1页/共2页]
“国主与西府皆是一时人杰,二人麾下兵马尽是我大西军精锐,以往抗清全赖二王,现在却兵戎相见,手足相残,徒耗抗清力量,此亲者痛仇者快之事!”
周士相言语间对永历天子和李定国、孙可望的不敬一样让齐豪心生不满,他虽甘居承平军为一小小总旗,可昔年倒是大西军的总兵,更得永历天子册封,李定国虽冷淡他。但毕竟是大西天子的义子,大明天子亲封的安西王;一样,孙可望也是大西天子的义子。也是大明天子亲封的一字亲王晋王,如此,于情于理他都对三者非常恭敬,哪怕孙可望不满于他,李定国冷淡于他,永历底子不晓得他,却都不影响他对三者的恭敬。现在,本身效力的工具却如此对待他所恭敬之人,心下不免便生了不快。可他毕竟老成。见厅中承平军众将无一人脸上有异色,这承平军又是以一孤军之力篡夺新会。且在清军重围之下对峙不降,论时令。厅中世人无一有亏,再想他所恭敬的国主为了争夺天子正和西府自相残杀,当下这不快便去了大半,剩下的稍许不满也只能按在心底,如何也没法在世人面前透暴露来。
厅中一众承平军将领闻言都堕入沉默,各自考虑齐豪所说的能够,却大多神采阴沉,明显是想到若真突围,全军又能有几人能从清军的层层包抄圈中走脱。
念及至此,周士相只能暗自叹口气,此事毕竟未成,多作猜想无益,眼下要紧的还是孙可望、李定海内哄对广东局势究竟有何影响,对困守新会的承平军又有多少影响。他对世人说道:“安西王企图是好,只可惜两攻广东接踵兵败,本来的打算天然没法实现。而孙可望那边又对天子虎视眈眈,安西唯有仰仗本部兵力冒险突入安龙,把天子和朝廷从孙可望治下抢出,如此才气以天子名义号令天下,届时虽兵马不及,地盘不及,但也一定没有和孙可望一战之力。可惜,我们这位安西王爷倒是何尝想到,他这一走,倒是苦了我们这些尚在苦苦支撑,誓与清军死战到底的兵马!说句刺耳的,安西王此去便是将我等尽数丢弃!”(未完待续)
“我军何去何从,标下还请千户早作决计,迟则恐再无活路!”
“标下觉得西府雄师必弃两广直奔入黔,抢在国主之前移出天子,而国主为防天子落于西府之手,也必倾雄师讨伐,一旦究竟如此,则湖南必为清军所占,两广清军也再无顾忌,我军现时势面便如穿越风波间一小舟,面对清军的暴风暴浪躲无处躲,打无处打,随时都会舟毁人亡。”
周士相淡淡道:“天子再无用,臣下挟天子倒是能够令诸侯的。”稍顿。又点头道:“李定国未需威胁天子以令诸侯,不过孙可望这挟天子倒是坐实了的,不然何故只让天子困于安龙而不接去贵阳,又何故国主自居,从不觐见天子的。现下有了李定国这一出,只怕孙可望是想这天子死得越快越好了。”
未等齐豪答话,绿营降将。现为承平军试百户的李辅国就不屑道:“安龙府的永历名为天子,实则倒是个傀儡,彼时天子另有诸侯,诸侯亦尚知有天子,明天子却不能自令。这等天子值得去抢来抢去么?”
齐豪以本身曾做过总兵官的目光及对孙可望、李定国的熟谙阐发了孙李二人内哄后的南明局面走势,同时也提出了本身对于困守孤城的承平军当何去何从的主张。很较着,在晓得李定国和孙要望内哄,李定国雄师绝无第三次东进之举后,齐豪对于困守新会的承平军已经不抱但愿,不然也不会委宛提出突围逃窜的定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