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吏员[第2页/共2页]
胡老迈一介粗人,那里管得了这事,仓猝便叫人去请宋襄公和周士相。
获得“上官”承认夸奖,老秀才也是精力抖擞,顺手就在书记上面写上永历八年的字样,然后哈着腰请知州大人盖印。
究竟也确是如此,罗定这几年虽在明清两边手中来回易主,官员换了好几茬,可始终稳定的就是这些个衙门里的书办小吏,雷打不动!
改朝换代对这些地头蛇来讲并不是件大事,只要罗定一天另有官府,他们便不愁赋闲。
明军来了,他们就是明朝的吏;清军来了,头发一剔便是大清的吏,哪头都不担搁!
有这帮生手在,宋襄公如鱼得水,底子不消他操心,罗定知州衙门就运转了起来,效力比他构造的那帮里正、大户还要快。
有去盘点州中赋税的、有去盘点城中人丁的、有去点算损毁物质的、有去帮手调和保持次序的、有去忙着张贴书记安民的....总之,这城中统统事件,不管大的还是小的,只要跟官府有关,这帮小吏们都给忙活了起来。
深夜火起,听到内里传来明军入城的声音后,一干书办小吏全不严峻。有在家的就叮咛家人把大门紧闭,院子里备好水桶以防万一。在衙门的就诚恳把本身锁在公房内,甭管内里甚么动静,打死也不出来,如果有人出去,纳头就跪!此乃明哲保身!
周士相对这帮书办小吏没有多大歹意,也无甚么好感,宋襄公看到他们却非常欢畅,筹措着便让这帮人动了起来。
天亮以后,肯定孔国良的绿营兵已经淹没,罗定城打今儿起又姓明后,在家的、在衙门的一干书办小吏便个人来到知州衙门大堂前,齐刷刷的跪在地上,然后恭请新任大明罗定知州示命。有表示得急些的,连辫子都割了,不过旁人清楚,那辫子指定还揣在怀里,等哪天清军再打来,弄些糯米糊子粘下就好。
他们啊,这是怕了李定国!
写安民布告的那书办是个老秀才,辫子斑白,胡子也斑白,字却写得都雅,洋洋洒洒写了一通,看得宋襄公和周士相几次点头,颇是赞了几句。
宋襄公哪有印盖,幸亏胡全那有枚参将大印,当下就取了过来往上一盖。见是武将的印,老秀才非常惊诧,又不敢问,讪讪就退了下去。
王爷部下的,总督部下的,这么多人等着当官,可恰好就是没人肯来当正四品的罗定知州,反而推本阻四,各式推搪,导致罗定三个月没有主官,这事听着荒诞,启究竟在也简朴。
没有处所官主持,孔国良所部江西绿营驻守罗按期间,所需供应根基上都是由知州衙门那些书办小吏筹划。而这些书办小吏无一例外都是家在罗定的本州人士,大半还是子承父业,打明朝那会就在衙门里当差的地头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