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汉儿不为奴》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第二百一十二章 广州[第1页/共3页]

广州自秦汉开辟岭南以来,便一向是南边的军政中间,亦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唐时成为东方第一大港。明朝立国今后,广州更是明朝同外洋贸易的首要港口,贸易繁华程度曾一度直逼苏松,乃至提举广州市舶司寺人在万用时成为内廷的热点出外职选,大小公公们为此职司争得头破血流。

围城耗损的不但是城中贼兵的赋税,更耗得是清军的赋税。为了供应围城雄师的粮草,总督衙门已是勒紧肚皮,直接承担赋税运送的广州府更是叫苦不迭。当年那场大搏斗平、靖二位王爷杀出性来,也是杀得痛快了,可苦了广州府了。治下没了百姓,这地就没人种,你叫他们到哪去弄赋税来?

这道从平南王府收回公文还在途中时,原明朝两广总督衙门改建而成的平南王府内,尚可喜将一封手札递给了刚重新会返来的都统班志富手中。

广州知府朱国荣把地盘都翻过来好不轻易勉强凑够供雄师出征的赋税,没想平南王爷亲征都没把新会夺返来,反而雄师留在新会城外和城中贼兵耗了起来,这个把朱国荣急得吊颈得心都有了。

朱国荣前朝不过是个举人出身的小小主薄,若不是摄政王率雄师入关,他朱国荣到死恐怕也还是个小小主薄,如何会有本日这官位?

可不晓得老天爷是看他朱大人不扎眼还是甚么,这才安稳两月,头疼的事情又来了,这一回要他命的不是总督衙门,而是平南王府。

想当日李定国两蹶名王的动静传到北京后,吏部外本来兴趣仓促等待选官的同僚们一个个吓得面无人色,告病得告病,推却的推却,唯恐不利被派到南边去送命。这当口,就他朱国荣胆小心大,晓得繁华险中求,咬牙头一个往门前已见不着一只乌鸦的吏部走去,志愿到南边为官。此举当天就传到了宫中天子耳中,天子龙颜大悦之下直接命朱国荣接任广州知府。从主薄到知府,连升七级,若不是他朱国荣晓得繁华险中求,这等功德能落他头上?

大量为避祸而往南边迁徙的百姓使得南边人丁在崇祯末年就不竭上升,比及清军入关后,这一迁徙过程便刹时加快起来。初始,北地百姓挑选避祸的目标多在江南、浙江一带,可跟着弘光政权的淹没,福建及更南边的广东就成了这些人的目标。且避祸的不再是那些北地活不下去的百姓,更多了江浙一带还算过得下去的百姓,这些人往南边迁徙不是为了活命,而是不肯做外族的仆从。

一字一句看过这封从长沙送来的手札后,班志富不置可否的将信悄悄的放在桌上,带着扣问的目光看向尚可喜,轻声说道:“老督师的意义是让王爷西进?”(未完待续)

这书房本来的仆人就是南明两广总督杜永和,其人武夫出身却偏要附庸风雅,李成栋身后他在没有颠末永历朝廷同意的环境下就擅自开印视事,成了总督府的新仆人。为了向世人揭示本身的风雅,又或是真是自发肚中墨水太少,住进这总督府的第二天,杜永和就命人搜刮了上千卷册本放入这书房,没事的时候总要在这书房呆上一会,或是本身捧着看上半晌,或是叫师爷读与他听。清军破城后,杜永和领着亲信逃出了城,这些书却留在了此处。成果新仆人尚可喜入住后却要人将统统存书全搬走,搬不走就一把火烧了。

滚回山西故乡朱国荣必定是不干的,可总督衙门的差事却也是担搁不得的,他真要不尽力以赴把差事办好,那位皇切出身的总督大人还真能把他摞了。没体例,朱国荣只好求爷爷告奶奶,又死命的去压上面的县,也不管百姓们死活,这才勉强把雄师粮草给布施上。幸亏,总督衙门那边也晓得广州府的困难,过了一个月就从潮汕地区调了批粮食过来,这下总算解了朱国荣的燃眉之急,让他安稳了两月。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