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清平乐(上)[第2页/共2页]
……
“好,我晓得了!”
王寅在我的摊位前停了下来,我身侧的赵四儿赶快将这个月的十文钱递了畴昔,没用小弟去接,王寅伸手将赵四儿的钱挡了归去,只是在他的笸箩里拽出两个烧饼,张嘴咬着吃了。赵四儿感激地看了他一眼,又冲我点点头,才坐了归去――他晓得,王寅是看了我的面子才照顾了本身――当然我也晓得。
太守是多大的官我不晓得,但我晓得每次我们安定县的县令老爷见到太守老爷时都要拱手参拜。至于河东卫家,传闻那是个在全部大汉朝都威赫非常的世家豪族,又岂是我们如许的升斗小民能招惹起的。
“许乙,你小子如何才来!”王寅挺胸阔步的从西边走来,身后稀稀拉拉的跟着二十余个游手好闲的无业青年,所过之处四周的小摊纷繁递上十文到三十文钱,王寅看也不看,手在空中一划拉,身边自有小弟去将钱接下。
“唔,明天除夕,早上和姊姊一起拜祭了爹娘,以是来晚了。”我一边用手中的剔骨尖刀给卖菜的林大婶割了半斤花肉,一边回了他的话。
赵四儿收起玩世不恭的笑容,微皱着眉头叹道:“小甲姐年过双十了吧?唉!她长得那么都雅,如何就没个好姻缘!若不是我没钱下聘礼,我必然会娶她!”
“姊姊,我出门了。”
我苦笑了下,不晓得该说些甚么。实在四年前曾有一名路过本地的外来世家后辈向姊姊求亲,只是当时候我才十三岁,姊姊放心不下我,因此不肯嫁,成果那人放了话,谁要娶了姊姊就是与他家作对,成果十里八乡的后生再没一个敢登门的。厥后我才晓得,那人是我们西河郡的邻郡――雁门郡太守之子、河东卫家的旁支。
赵四儿本年十九,比我还大两岁,只是我身长八尺,外加长得颇结实,因此他喜好叫我一声“小乙哥”。五年前他的父亲及三位哥哥,和我爹同时死在了抗击北匈奴南侵的火线上,家中只要一个老母拉扯着他。从十四岁就出来卖烧饼的他很有眼力,也很世故,为人虽怯懦却很照顾我。姊姊说他是个好人,让我多跟他学学处世之道,因而我干脆将摊子挪到了他的身边,跟他做起了“邻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