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回 隐祸丛生[第1页/共3页]
“萧帝此举,若真是效仿崇德二年之事。只一个‘谢邵暗通、企图不轨’为由,谢邵两家危矣。”夏衡感慨一声,又急言道。“事已至此,当真没有破解之法吗?”
“这些银钱是烦你帮我做件事的。”邵长韫摩挲着金锭,眸色幽幽,说道:“大成宝钞、官制金银锭皆有印信表记,若用这些银钱买卖,难保今后不会顺藤摸瓜寻到我的身上。所行之事本就凶恶,我并不想横生枝节。”
夏衡蓦地昂首,目光凌厉如出峰宝刃,直直的对上邵长韫的双目,未有一丝踌躇之色。他跨步上前,抱拳为礼,举头道:“愿为君子手中剑,宁失剑身不弃忠魂。”
夏衡一时心至神通,倏然便知邵长韫言外深意,遂诘问道:“萧帝果然会对邵家脱手?”
邵长韫阖了眼睫,言辞叹惋道:“当年,不过举手之劳尔。吾目今所托之事,轻则身首异处,重则挫骨扬灰。如此,你仍不改其志?”
夏衡挺身如松,手背青筋暴突,神采刚毅,未有半分摆荡,慎重说道:“一计之恩,犹若重生。天崩地陷,此恩不失。”
邵长韫眉间微微震惊,一口浊气似从胸间畅舒而出。直至其间,邵长韫才真正信赖此人,前番摸索之意尽数撤除。遂正色说道:“有一物件,要借你之力,夹带出去。”
要知邵长韫有无破解之法,且听下回分道。
邵长韫眼睫微颤,声阻喉塞口难开,屋内瞬时一片寂然。
邵长韫抬手拍了夏衡的臂膀,沉默不语。自去取了夏衡背来的破木箱子,将内里夹带出去的石块尽数取出,顺手掷于隔扇前的盆栽当中,才将方才金锭全数放入,交于夏衡。
言及此时,邵长韫神采微殇,又接言道:“彼时,满朝文武竟寻不出一名可用将才。其嫡子谢庭岳仰叩天阙,言可代父出征。萧帝大喜,任谢永忠之宗子谢庭岳为破虏大将军一职,次子谢庭玉为从将。两人马上领兵赶赴金陵,征剿匪寇。”
及得了夏衡表示后,邵长韫方将匣子盖上,将青砖一一埋回,又细心扫了薄土填于砖缝间,才将圈椅谨慎挪回原处。彼时,书房内复原如初,未有一丝异状。
邵长韫恭谨虔诚行了全礼,方才言辞诚心道:“你既不肯受我全礼,想必是我所求之事也不肯应允了。”
“这便是我心忧之地点,谢氏一族本就昌隆,此次又立军功,实是烈火烹油、鲜花招锦之盛极。而此时,萧帝又暗谕谢邵两家许结朱陈。虽说暂无近忧,但从长远观之,两强订交,实在不是明智之举。”
且说这坊间小民最势利,眼如利鹰,心若聪狐。更莫说夏衡这其中俊彦。
“未及吾父。”邵长韫眸间微饧,唇侧略过一丝涩意,神采离散缥缈,词意哀凉。“所托之事只为火下存根,当不得机谋二字。”
邵长韫并未正面相答,只委宛说了一段陈史旧事。
夏衡本是豪放之士,听此不由赞成道:“这谢庭岳也当是少年英才,不太短短七月间,已将金陵一带的流寇悍匪,尽数剿灭殆尽。此番得胜归朝,想必也是加官进爵。”
邵长韫见他收好了卷轴,又侧目看向院中。那黑面小厮并几个小厮,正窝在远处廊檐下遁藏日头。邵长韫眯眼将视野从他们身上一一拖过,见无一丝非常,方才敛袖起家,收了一向溢于唇角的清含笑意,一脸正色。
言语间,邵长韫自书案上的水丞中提了小水匙,一行拣了墨锭、敛袖磨墨,一行摇首叹道:“且那黑面小厮是其中妙手,只怕你还未及出去,便让他寻了踪迹。何不若此,堂而皇之,神鬼不觉。”